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这是一座创新创业活力四射的城市

四川日报 2015-06-01 10:21 大字

近百家党报总编记者看绵阳——

□本报记者 邹俊川

5月28日,来自全国近百家党报的100多名总编记者来到绵阳,进高校、观孵化器,亲眼见证绵阳在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两天的参观采访,让总编记者们颇多感慨:“地震重创了这座城市,没想到短短七年时间,这里已是一座创新创业活力四射的城市。绵阳带给我们的惊喜和震撼太多了。”

这里处处流淌着创新创业的血液

绵阳市涪城区御营坝一处老旧院落里,不大的场所里聚集了30余家企业。一走进这里,总编记者们立刻被一张张年轻面孔的创新创业活力所感染。作为绵阳市首家物联网和电子商务专业孵化器,涪城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的模式,形成了以物联网为核心,兼顾互联网、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统筹发展的专业化的创业生态系统。

在院坝里,一架四旋翼无人机腾空而起。“这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制的‘虎鲨\’低空警用侦察机,它最高可飞到1000米,主要用于航拍、空间预警、农业作业等……”四川豪斯特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员指着电脑上回传的实时画面告诉大家。“这个画面很清晰、很稳定!”江城日报编委彭车建说,“通航产业是个朝阳产业,看到这群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激情,绵阳通航产业大有希望。”

在绵阳,处处流淌着创新创业的血液。

在安县创业服务中心,让总编记者们感兴趣的是,一个县的孵化器为何能吸引8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细致采访后,谜底揭晓。原来,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为中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提供从企业注册到项目落地、政策扶持等一站式全方位全程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

一家名为知觉科技公司开发的三维视觉研发系统、点石玄武研发系统、可穿戴设备研发系统等体验项目让大家眼前一亮。“真的找到了在太空遨游、在海上冲浪的感觉。”达州日报社社长何文均体验后说,“这些前瞻性的科技成果,正在慢慢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川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看着一台台新能源汽车在自己眼前下线,大家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充一次电要多久?能跑多少公里?”“现在上市了吗?价位是多少?”……“在绵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崛起,绵阳科技城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衡阳日报社总编辑林新华说。

科技资源正在转化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动力

通过参观采访,总编记者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绵阳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不仅拥有10余所高校,还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这些资源正在慢慢转化为绵阳创新创业的强大动力。

总编记者们来到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化科技产业园时,立刻被一曲悦耳的《茉莉花》所吸引。仔细一听,乐曲似乎和平时听到的有所不同。走近一看,正在演奏的原来是一群奇形怪状的乐器。院长龚珍旭自豪地介绍:这是全球第一支激光乐队,乐队所用的乐器正是科技在音乐领域转化出的创新产品。“只要有一点音乐常识,半个小时就可以学会,能敲击出美妙的音乐。”

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产业园目前已聚集创意设计、文化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影视制作等在孵企业30家。泉州晚报副总编彭耕耘说,绵阳不仅拥有富集的科技资源,还拥有厚重的文化氛围,两者联姻的潜力无限。

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一台机器人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这台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制造的机器人曾出色地完成了核事故处理。“这里既是教学场所,也是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创新创业的乐园。”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庹先国介绍,大学科技园是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将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

“没有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要做到这样的成绩太难了。”安徽《拂晓报》的新闻采访部主任付子峰说,“学校把专业和产业相结合的模式值得推广。”

新闻推荐

提前介入解决不让小事拖大

仁寿县化解村民落水死亡信访案件□本报记者陈松近年来,眉山市仁寿县频发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溺水等自然灾害意外死亡而引起的集体上访案件,该类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而龙桥乡狮岭村村民成佰辉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