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 牵动百姓神经
去年3月至今年3月的大数据显示,创新社会治理的话题备受网友关注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张立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如何有效激发基层活力?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共同为此求解。与此同时,川报观察客户端联手知名科技企业,对2014年3月1日至今年3月1日之间百度新闻、新浪微博及腾讯微博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一年来,涉及基层社会治理最受关注的话题和群体。
最热话题:基层工作经验
是否有基层工作经验 影响服务群众的质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基层的话题很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着力提高政府效能”“始终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这极大提振了基层百姓和广大网友的信心。
要把政府工作报告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需要很多努力,围绕基层社会治理话题的热门议题进行大数据分析,网友关注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基层工作经验、党组织建设、基层司法、基层信息管理、基层卫生、教育教学、基层选举和党风廉政。
基层工作经验其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百姓直接面对的是村(社区)、乡镇的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直接影响了服务群众的质量。在四川,基层工作经验在党员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中占比很重,报考公务员,“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是经常出现的“硬杠子”。也就是说,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对社会现状会有更真实全面的了解,这对于把握实情,正确作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四川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受关注度排名全国第八,这与四川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创新网格化管理等举措密不可分。而成都市在对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院落治理等一批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上作出创新,受关注度是全国城市第九位。
最受关注群体:30-39岁
大学生村官 正成为治理创新主力军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哪个群体最受关注?大数据显示,30-39岁的年龄群体成为最受关注群体,占到所有年龄段中的一半以上。其次是20-29岁。
这一群体都是谁?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基层干部年龄构成中,30-39岁在各省中占据多数,特别是基层的乡镇、街道干部。这一群体中,大学生村官从当初的一支新生力量正在成为中坚力量。
2007年,四川省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经过8年发展,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用人导向也很明显,力求优中选优。以去年为例,四川省把“本科学历”作为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条件。
设立高门槛的同时,四川省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怀也在加强,四川省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定期和村官谈心交流,不能“任由发展”,要“多关心、多交流”。
与此同时,越来越好的工作条件、环境,正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当村官。30-39岁,正是年轻人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四川省正通过多种措施,努力引导一大批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的年轻力量参与甚至主导农村的发展,成为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理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创新社会治理手段的主力军。
代表有话说——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
“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承担了政府部门延伸下来的大量工作,但资金和人员不能够同步匹配,事情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人手越来越紧。”3月5日,四川代表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仁寿县文林镇文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唐群容说,目前基层社会治理既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还存在行政化的趋向。
为此,她建议,国家进一步明确社区的定位,理顺政府部门和社区的关系。社区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中还没有建立社工人才进出机制,人员素质难以适应现在社会治理的新要求,专业性的社区人才缺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唐群容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制定完善的社区人才培养政策,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吸引一批年轻的知识化、专业化人才充实到社区队伍中来。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新闻推荐
“两个专项监督活动”即日启动,将持续到明年底本报讯(记者张立东)3月30日,记者从省检察院召开的“两个专项监督活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即日起至2016年12月,省检察院、省法制办、省环保厅、省食品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