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亲情回归之家”送迷失的孩子回家

四川日报 2014-11-10 11:49 大字

□本报记者 罗向明

11月5日,双流县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罗朝琼和同事,再次来到棠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回访在这里进行帮教考察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小泉(化名)。

根据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可以对符合条件的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但要有效实施帮教,光靠检察机关一家“唱独角戏”显然不够。为确保附条件不起诉对象回归社会,双流县检察院与棠源园林公司协商,共同建立双流县涉罪未成年人考察帮教中心,并命名为“亲情回归之家”。

一年多里,5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从这里重新回归社会。而双流县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的探索,也在这里不断延伸。

小泉是“亲情回归之家”成立以来第5名帮教考察对象。在“亲情回归之家”,小泉和其他工人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干活,一样拿工资。甚至因为是未成年人,在工作安排上还相对轻松些,每天给花木浇浇水,跟着园艺师傅学习园林培育、造型等。

“小泉表现不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一个月考察结束就可以回归社会了。”罗朝琼和同事们隔三岔五的就会到帮教中心回访了解孩子们的情况。

此前,几名涉罪未成年人在“亲情回归之家”帮教一段时间后,回归社会的表现都不错。第一个进来的小涛在这里考察期满后,留在园林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家里的原因辞职回老家,帮学校招生、安装通讯电缆……努力尝试各种工作。

尽管“亲情回归之家”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更好回归社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进入这里帮教的比例却不大。今年在双流县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13名未成年人中,只有2名到“亲情回归之家”。

罗朝琼介绍,除了其中不少孩子选择回学校继续读书外,“亲情回归之家”点位过于单一也是其中一大原因。检察院方面努力想多找一些不同类型的爱心企业作为帮教点位,但多次被婉拒。“很多企业怕麻烦、怕担责,不愿接收这些孩子。”

在继续联系企业丰富帮教点位的同时,双流县检察院探索延伸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把帮教向前推移。“好多未成年嫌犯犯了事自己还不知道,不晓得边界在哪儿。”罗朝琼介绍,以小泉为例,他在一家汽修厂当学徒,平时经常用到射钉枪,后来自己把射钉枪改装成气枪,在山上打鸟时被发现。“他开始只觉得好耍,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可能犯罪了。”

针对这些情况,双流县检察院筹备在留守儿童中心、学校、拘留所等建立起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打造一体化预防体系,减少未成年犯罪。

新闻推荐

基层社会治理 牵动百姓神经

去年3月至今年3月的大数据显示,创新社会治理的话题备受网友关注□川报集团特派记者张立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如何有效激发基层活力?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