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政府不积极作为 “城中村”改造两年多未动工 已迁村民挖沟围逼“钉子户”

桂林晚报 2013-02-05 01:55 大字

已经搬走的村民在六七户留守户的房子四周挖出多道“天堑”河沟,将留守户的房子围成“孤岛”,状似“护城河”(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近日,在广州正在实施旧城改造的杨箕村,已经搬走的村民动用挖掘机在六七户留守户的房子四周挖出多道“天堑”河沟,将留守户的房子围成“孤岛”进行“逼迁”。是什么令乡亲相煎?谁该负责与反思?

村民挖“天堑”逼迁“钉子户”

杨箕村是广州市内一座有900多年历史的村庄,村内原有居民1400多户、超过4000人。杨箕村于2010年起实施“城中村”改造,迄今99%以上的村民都已和拆迁方签约搬离,目前只有少数村民拒绝拆迁,以致这个城中村改造工程搁置两年多仍未动工。

记者看到,已签约搬迁的部分村民驾驶挖掘机将整个杨箕村挖得沟壑纵横、土丘密布,留守户的几座高矮不一的楼房耸立在沟壑边缘,一些房子四周几乎完全被两米多深、三四米宽的水沟所包围。村民的“挖沟”行动已持续月余。

一位秦姓留守村民告诉记者,搬迁户与留守户之间的敌对并不止于“挖沟”。去年11月18日前后,有部分留守户家的电线、水管被已签约村民剪断,修好后又被剪断过10多次,他光为修复水管电线已花费1000多元。

去年12月16日,近千名已搬出村外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赶回村里聚集,要求留守户尽快搬离,有自称维权自愿者的村民提出要对留守户进行“现场清拆”,甚至有人高喊:“搬一件东西给500元,抓一个人给1000元。”

有留守村民告诉记者,自去年11月开始,至今已有3位留守村民被已搬走的村民率众上门殴打。最近一次被打的留守村民是住在同古巷13号的李健明,他的嘴角、牙齿和手臂血迹斑斑,唇内开裂。

昔日乡邻为何反目成仇?

记者调查发现,昔日朝夕相见的乡邻之所以反目,主要源于三方面矛盾:

一是回迁遥遥无期,已搬迁村民对留守户心生怨怼。杨箕村改造自2010年5月开始进入签约阶段,至今99.5%的村民已搬离等待回迁。按照村民与拆迁方签署的《杨箕村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约村民可于三年半以内回迁到新住房。如今,两年半过去了,因部分留守户与拆迁方至今未达成协议,旧村改造仍停留在拆迁环节。

2011年初,杨箕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对留守的少数村民提起民事诉讼,被告留守村民全部败诉。今年1月1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但法院表示暂不强制执行,表示“力争通过调解去化解矛盾和纠纷”。

记者接触到的几位已签约搬出的村民说,因为少数留守户不肯搬走,已搬离的家庭无法回迁,生活面临种种不便。“原来给的临迁费只有每个平方30多元,而附近的房子租价大都已涨到每个平方近60元;有些村民为省钱搬到偏远的地方居住,小孩要早早起床赶很远的路过来上学。”

二是部分村民对“钉子户”获得更高补偿心生不满。一位即将搬离的留守村民告诉记者,他近期已和拆迁方达成了协议,作为双方谈判的结果,拆迁方承诺给他比原标准更高一些的补偿。

而留守村民大多认为,自己只是在寻求公正合理的补偿,并非漫天要价。留守村民李健明、李碧云等人表示,目前之所以不同意拆迁,一是认为该方案没有在村民大会上经全体村民表决,只在开会时在墙上贴出规划图让村民提意见,程序不够公正合法;二是该方案只补偿所谓“证载合法面积”,对村中普遍存在的超建面积不予安置,而超建面积已向政府“缴了税、交过罚款”,认为应当视为合法面积给予同等补偿。

三是“逼迁”进一步激化矛盾。留守户认为,有些已签约搬离的村民采用断水、断电、挖沟甚至夜袭的办法“逼迁”,带陌生人上门打人,属于“黑社会”行径。

拆迁“内斗”背后是政府不积极作为

记者调查了解到,以往的拆迁纠纷多是发生在拆迁户与拆迁方或开发商之间,但是在杨箕村,却演变成了搬迁户和留守户之间的对抗和“内斗”。专家认为,拆迁乱局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权利博弈,有关部门如不有效疏导和治理,有可能演变为一种新型的拆迁暴力,激化社会矛盾。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征地拆迁法律专家王达认为,拆迁过程中绕过法律发动群众斗群众,无论其初衷多么正当合理,仍是践踏法治的一种表现。“村民迫切想实现回迁的愿望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应当通过正当的程序,而不应采取私人暴力手段。”王达认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应从当前的拆迁暴力中反思自己的作为。群众不求助于司法途径,而寄希望于私人暴力,一定程度上是司法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造成的结果。

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彪分析称,鉴于拆迁问题的复杂性,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不愿意承受拆迁一线的压力,这种不积极作为的态度容易让群众对正当维权通道失去信任,削弱了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导致矛盾越积越深。

专家认为,对于旧城改造中群众之间的利益纠纷,拖延并不是有效办法。国家权力机关应该明确职责依法履职,一味逃避问题可能会造成更多隐患;同时应采取主动沟通、教育说服等措施敦促搬迁户、留守户等利益相关方保持克制,树立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引导群众以合法的方式维权。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网传“同命不同价”不实 义昌大桥坍塌事故死难者按同一标准赔偿

事故现场的林子里出现的红色液体(2月1日摄)。新华社发4日下午,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坍塌事故10名遇难者名单公布,其中男性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