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给快乐找个理由
□ 登子曰
无论如何,这个记忆是不能忘却的,因为它给我的童年带来几多期盼、几多兴奋、几多欢乐。
中国人的“节”其实并不多,传统的就那么几个,最隆重的要数春节了,俗称过年。记得小时候每当春节来临,我们总要唱这样一首儿歌:红萝卜,蜜蜜甜,看倒看倒要过年;过年又好耍,调羹(汤勺)舀汤汤,筷子拈尜尜(“尜尜”音:ga.ga,地方语,指肉,)。这首儿歌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已少有这种声音了,即使是过年也似乎也缺少那股浓烈的“年味”,这大概是习以为常的缘故吧。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盼望过年的情景。每当农历腊月来临,我们就开始扳着指头用“倒计时”的方法计算过年的时间了。一想到要“吃尜尜”、“打牙祭”,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那种期盼的心情让我们度日如年。在愉悦的煎熬中,母亲已经给我们置办好了新帽新衣新裤新鞋新袜,整整齐齐置放衣柜中。我们不时还悄悄翻出来欣赏一下,幻想着初一早上穿着“一身新”的美好感觉。
我们兄弟伙些的任务就是打阳尘(念:chen)、掏阴沟、找柴禾、割猪草、洗铺笼罩被等等,当然我们是不会忘记砍两根慈竹做“花号”的(一种竹制乐器)。这时候大人(指父母)一般不会随便骂人的,如果有的事情实在是“做得不对”,大人总会用:“年近三十了,是不是还要拿‘牛鞭杆煎腿肌肉\’给你们过年吗”等等这样的话来吓唬我们。所以这段时间是最愉快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置办年货,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连冬日里的太阳也显得暖烘烘的。
就在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终于盼到父亲开金口了:“明天杀年猪”。这是农村人一年中又一个重要“节目”,掀起了春节前一个小小的高潮。这时候离年夜饭还有好多天时间,我们也只有等到杀了年猪才有“尜尜”拈。于是乎,我们欢天喜地忙碌起来,父亲上街请杀猪匠;我们兄弟些有的挖灶头,有的烧开水,有的到周围乡亲家借杀猪凳;母亲是不愿意亲眼看见这头又肯吃又肯睡又听话的“乖乖猪”被杀的,所以一直就在厨房里忙当天的夜饭。当一切准备停当。杀猪匠背着那一背篼工具也来了,那把铮亮的钢刀特别惹人注目。周围要好的乡亲一般会有两三个要来帮忙的,名曰:“按二把”。
肥猪从圈里放出来了,一摇一摆的,或许是感觉气氛不对,始终不肯朝敞坝(晒坝)走。因为杀猪凳就摆在敞坝中间,非常醒目。这时帮忙的乡亲们一拥而上,有的捉耳朵,有的捉尾巴,有的捉脚杆,顺势就把二三百斤的肥猪拖到了杀猪凳上。肥猪拼命挣扎,“呜哇,呜哇”地狂叫起来。杀猪匠用左手捂住猪嘴,右手从自己嘴巴里取下那把一尺多长铮亮的杀猪刀,从颈项用力捅了进去。此时肥猪撕心裂肺地高声嚎叫,不一会儿嚎叫声变成了“咕噜咕噜”的抽搐声。杀猪匠抽出鲜红的钢刀,在猪背上擦两下又含在自己的嘴上。热气腾腾的鲜血就随着钢刀“哗、哗、哗”地喷在预先放好盐巴的盆中。杀猪匠用空出的右手往脚盆里加上水,再搅拌几下,这就是晚饭“年猪汤”的一道主菜,名曰“头刀菜”。渐渐地,抽搐声没有了,肥猪终于软摊在杀猪凳上。大家七手八脚协助杀猪匠吹气、烫毛,刮毛,一阵忙碌之后,就开始对肥猪开肠破肚,所有人都会把头凑拢来,随着杀猪匠的利刃从猪背划过,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喔唷,不得了,好肥的膘呀,起码有五指宽”,有的还伸出一只手比画着。这是农村人特有的赞美之词。那时哪家喂的年猪越肥,就说明哪家人越能干。
杀年猪似乎有点残忍,但吃“年猪汤”的心情是愉快的。肥猪的“边口”刚砍开,母亲的晚饭也要差不多了,除了那盆新鲜的血旺以外,粉肠、猪肝、嘈头肉(颈圈)是要弄点的。满满当当准备好两三桌后。父亲就吩咐我们兄弟些分头行动,挨家挨户去请人吃“年猪汤”。七大姑八大姨兄弟老表舅子统统要请到,来不来是他们的事。关系好一点的一般要来,其他的就要衡量一下自己是不是杀得起年猪,是不是也计划请吃“年猪汤”才决定来与否。当然娃儿些是最高兴的,扎扎实实饱餐了一顿“尜尜”后就玩“花号”去了,“咿呀、咿呀”声吹得大家心花怒放。大人们要在桌子“悬酒”,直到掌灯时分,才“昏撮撮”的向主人告别,出于礼貌,大家总会说:“你们喂得那么辛苦的,我们吃过就走了哈”。一会儿,他们就打着火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接下来就是忙大年三十的事情了。这是农历年最后一天,一家人要高高兴兴吃团年饭,也叫年饭、年夜饭。为了这顿盼望已久的年夜饭,我们指头都扳痛了。在父母的统筹安排下,我们井然有序地忙碌起来。父亲杀鸡宰鸭,母亲煮饭弄菜,我们四兄弟有的洗腊肉蒸猪头,有的磨豆腐做黄巴,有的买“火炮”(爆竹)贴窗花。父亲还要写春联,堂屋大门的春联马虎不得,一定要选择既总结过去,又展望未来的对子。如果实在找不到好句子,就用“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这样平常的对子也没有什么错。东拼西凑总算把家里的大门小门都贴得满满的了,就连猪圈外面也贴上:“勤劳人家,六畜兴旺”。近些年我们还要挂灯笼牵彩灯,把一个幸福之家弄得灯火辉煌。
正式吃饭之前还要烧“佛纸”,就是祭拜老祖宗,这是农村人的规矩。在专用“佛皮”上写好老祖宗和一家人的名字后,并与纸钱一起封好,在家神前将纸钱、香和蜡烛一并点燃就行了,此时小娃们要来给先人们磕头作揖,求老祖宗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当这些带着后辈们浓浓情意的“钱纸”化为灰烬飘上天堂的时候,我相信老祖宗们一定会为后辈们的这份心意和美好生活感到慰藉。
正式年夜饭就要开始了,庄严的时刻即将到来。一桌丰盛的晚餐已经在堂屋准备就绪,鸡、鸭、鱼一应俱全,猪身上的头蹄脚爪五脏六腑样样都有。这时大家都停下手中的活,聚集在堂屋里。父亲从石灰潭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炮”,挂在敞坝旁边的树枝上,用一根香或蜡烛就将引线点燃。瞬间,大家的欢笑声就被“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掩盖了,浓烈的硝烟呛得我们到处躲藏,纸削爆得满地都是。这声音穿过田野越过山岗响彻山沟野壑,仿佛也是告诉远方的亲朋好友们:“我们开始吃年饭了”。
吃这顿饭的时间一般要长一些,美其名曰:吃两年饭。寓意来年天天都有这样的饭吃。其实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既总结过去一年经验教训,又规划来年美好蓝图。当然,敬酒是少不了的。我们四兄弟首先要轮流敬父母的酒,感谢俩老人的养育之恩,祝他们身体健康,事事顺利!接下来才是我们兄弟间相互敬酒,“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酒至高峰,有好事者提议猜拳行令一比高下,我不胜酒力,往往最先败下阵来。这里吼声未绝,那边“花号”声和“火炮”声已经隐约响起。我知道这是几个要好朋友相约“守田坎”了。直至夜深人静疲倦之极方肯罢休。
第二天是新一年开始。万象更新。仿佛一夜之间,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晨一睁眼展现在眼前的是崭新一遍。草草吃罢“猪儿粑”,穿上母亲定制的那套“全身新”,拿上父亲给的几角最多一元“压岁钱”,就用“花号”联络几个要好的朋友蹦蹦跳跳地上街去了。走在路上,见人就打招呼:“你们过些闹热年哈”。人家也要客气地回答:“你们那里闹热点”。人人精神抖擞,个个笑逐言开。即使以往有点不愉快也在这初一天的祝福声中烟消云散。从初二起,就开始走亲戚拜朋友了,真正“好耍”惨了。直到过了正月十五,这年才算完。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获得了更多的娱乐方式,早已不满足于春节了。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人们不但把传统节日诸如:元旦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国家还放长假让大家欢度五一节、国庆节;就连一些专门节日,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以及教师节、护士节、重阳节等等也要组织活动,让大家一起高兴。有的地方政府还从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创造性地兴起颇具地方特色的梨花节、桃花节、登山节、龙舟节、春笋节‥‥‥等等。就连人家外国的什么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也被年轻人引进我们的生活中。所有这些,无非是给快乐找个理由,哪个还是为了拈几块“尜尜”?过的节多了,也就没有那么隆重了,哪怕是过年。这其实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物以稀为贵嘛,只要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心境,这才是最重要的。
新闻推荐
本刊讯(刘洋)老翁镇天井村是老翁镇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长宁)”主题教育活动的重点单位之一。活动中,天井村党支部分别邀请了县领导、镇领导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村里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