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战斗 ——市中心医院抢救“8·29”事故伤员记
□本报记者 杨云超
9月2日中午12时许,市中心医院。陈德才坐在病床边,看着正照顾他吃饭的妻子。
“他现在胃口不错,苦瓜炒蛋、炒豇豆、煮豆腐全都吃完了。”妻子罗桂华说。
然而,4天前,陈德才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时,危在旦夕。
8月29日,肖家湾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陈德才被困井下。8月30日零点30分,陈德才被救援队成功救出。刚出主平硐,守候在此的医务人员立即上前进行初步救治。2分钟后,一辆急救设施设备齐全的救护车载着陈德才,向市中心医院疾驰。
30日凌晨1时许,陈德才被送入市中心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他刚被送过来的时候,处于重度昏迷状态,生命垂危。为确定伤情,我们用医院目前最先进的仪器对他进行了全方位检查。确定他除了一氧化碳中毒外,没有慢性复合型损伤的情况后,立即采用PB840呼吸机和高压氧舱等国内目前一流的医疗设备进行治疗。”护士李盛婧回忆道。
肖家湾煤矿事故发生后,市中心医院陆续收治伤员11名。
8月29日19时许,接到救援通知后,市中心医院第一时间调集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医护人员和护理部、器材室等科室精干力量赶赴现场。同时,设置专属治疗区,开设绿色通道,迅速调集PB840呼吸机、彩超、全程监控、生命监控、高压氧舱等国内一流医疗设备……15分钟,人员、场所、器械等全部准备到位。
做了8年护士的李盛婧,在急救方面经验颇丰,但这样大规模的救援她还是第一次遇到。“目前参与此次事故救援的全体医护人员仍处于24小时待命的状态,90多个小时里,我们的精神一直高度紧张。即使短暂休息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也总在回忆刚才救治的这位患者哪里是不是没做到位,或者怎么处理才能更好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总之无法放松下来。”
“做好现场急救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迅速从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等4个科室抽调出医术最好的医生,成立了医疗救治专家组。并且对病患实行‘一对一\’负责制,即一位科主任医生负责一名伤员,每名伤员都有一套专门的治疗方案,每名重症伤员都有一个由4至5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专门研究其救治方案。”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兰玉平仔细了解陈德才身体恢复情况后,转身对记者说。
“前两天,我的心一直悬在嗓子眼里。后来看到医院给他用的都是最好的设备和药品,专家每天都会诊,医护人员全天守护,这让我心里很宽慰。”罗桂华一边把洗好的葡萄递给丈夫,一边对记者说。
目前,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卫生部、省医院等专家的指导下,11名伤员中,已有5名救治成效显著,提早转入其他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其余6名伤员,除1名尚在ICU重症病房内接受高压氧等治疗外,其余5名伤员都已转入轻中症病房进行恢复治疗。据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尚在ICU重症病房内接受治疗的伤员,目前正逐渐恢复,有望2天后转入轻中症病房继续治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潇实习生韩雨佳)9月3日,一名正在攀钢职工总医院接受救治的肖家湾煤矿“8·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特重伤员伤情再次出现反复,各级医学专家紧急会诊,拟定新的抢救方案。据了解,该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