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莫让“最牛违法车”动摇信用数据的民心基础

攀枝花日报 2012-08-13 08:19 大字

□新华社记者 南辰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效能,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记者认为,这一立足于汽车社会长远发展的决策有利于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可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然而,目前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机制和社会诚信体系是否足够成熟、足够公平?能否承担起衡量公民信用的天平的重任?这都是很大的问号。

例如,媒体近期报道了多地出现的“最牛违法车”的案例。其中,一车牌号为“陕E00000”的车辆,挂此车牌的超过10辆车,其违法记录打印用纸超过16米,4年交通违法数百次。而网友曝出的另外一辆安康的“陕G00000”,交通违法多次被免交罚款。这些“最牛违法车”的案例,足以证明目前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机制存在很大漏洞,套牌车、特权车、严重违法车泛滥,严重影响到信用数据的可信性和公正性。

其实,近些年,对各地特权车、套牌车严重违法行为的报道不曾间断,一个很关键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机动车年检机制和交通违法处罚机制存在漏洞。举例来说,如果一辆两年一年检的新车,在年检前的两年时间里,这辆车的非现场违法记录均处在“待处理”的状态,只要在年检前处理掉就行。而目前交通违法行为处理只认车牌不认司机的罚款和扣分办法,催生了花钱拿别人驾照顶包等一些灰色逃避手段。这意味着交通违法行为产生的信用数据一是有可能张冠李戴,二是有可能滞后两年甚至更长。

记者注意到,在当年杭州“飙车案”后,杭州交警曾经对路面查到的有多次违法行为未处理的车辆进行强制“清账”,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违法车辆造成的社会危害,但仍不是治本之策。各地应当及时修改道交法实施条例,对严重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设置次数上限,超限者必须及时缴纳罚款、扣分;此外,应当考虑能否借助高清探头实现交通违法司机的锁定,否则,有钱的交通违法者的“信用污点”永远会被别人的驾照顶包。

从汽车社会的角度考量,另外一个关系到信用征集公平性的重要因素是,私家车与政府公务用车等特权车的交通违法行为是不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信用征集如果是针对每一个驾驶员,那么驾驶公务用车等车辆的驾驶员就不应当存在特权,更应当作交通守法的表率。如果普通公民因一次闯红灯就影响个人信用的同时,仍有特权车在同样的马路上和法律环境下公然闯红灯,信用征集又何谈诚信和信任,藏在“障眼法”背后的特权和“躺在案板上”的公民信用无疑会成为社会的笑柄,信用数据的民心基础就会被特权动摇。

不能不提的还有各地套牌车泛滥的现象,其中也包括假军用牌照、假警用牌照的使用问题。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大力整治,彻底改观,“信用偷窃”将从基础动摇好的出发点,使公民信用成为套牌的牺牲品。那些被异地套牌的车主或者单位车辆下场可谓“悲惨”,频繁往返于交通队自证清白不说,还要提心吊胆恶性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总之,目前各地套牌等涉牌案件频发,不但给政府机关、军警车辆形象抹黑,也给被套牌的私家车主造成巨大损失和很多不便。

从长远看,一方面应当考虑修法,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更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交管部门在加大路面打击力度的同时,可以参照军车车牌技术升级的方向升级民用车牌防伪技术,例如采用无线射频电子芯片等,更好地保护私家车主的合法权益,为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挂钩奠定技术基础。

近十年来,我国高速步入汽车社会的门槛,但是重大交通事故引发的安全问题已经直逼矿难,是到了必须强力踩下刹车的时候。从过去的“交通违章”,到现在交通违法,再到“醉驾入刑”和未来的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挂钩,各方用法律手段构筑汽车社会安全闸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当前,急需各方提升对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严格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问责机制和处理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套牌车、特权车透支法律信用的局面,为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挂钩营造公平、公开、可信的社会环境。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鸡土从(上) 赖俊熙

火把鸡土从雅砻江两岸山中可食用的野生菌种类繁多。众多的可食用野菌中,味道最为鲜美的当首推鸡土从。鸡土从,又名鸡肉丝菇、伞把菇、豆鸡菇,日本人称姬白蚁菌,是著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菇肉幼嫩,香味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