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四川省三节目亮相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

四川日报 2012-06-13 18:36 大字

四川省三节目亮相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

6月12日晚,气势恢宏的国家体育馆里,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盛世中华》缓缓拉开帷幕。羌族舞蹈《肩铃舞》、无伴奏女声合唱《羌山妙音》、彝族舞蹈《出嫁歌》……在这张全国各地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的“全家福”中,来自四川的86名演员,用美妙的歌喉、曼妙的舞姿留下一抹闪亮的色彩。

□本报记者 张良娟6月12日发自北京

现场

1

无伴奏合唱,《羌山妙音》如天籁

一束追光打亮了舞台,像精灵一样,六个身穿羌族传统服装的女孩轻轻站上舞台。

“啊……”没有歌词、没有伴奏,最简单的哼唱声中,几位女孩子天籁一般的声音在全场突然铺开。像山涧的泉水一样,姑娘们的歌声时而清脆婉转,时而柔美动人。

独唱、合唱、说唱……八个声部的歌声汇集在一起,就像森林里同时响起了百灵的高歌、夜莺的娇啼、画眉的啁鸣。

远远望去,是六个鲜艳靓丽的女孩。闭上眼睛,是一群灵动的鸟儿。

【幕后故事】

“羌山”在女孩中传唱妙音高达“嗨D”

这不是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女子合唱团第一次登上大型舞台。成立近10年来,这支由15个女孩子组成的合唱团征战全国,多次在全国和全省的大赛中摘金夺银。

在国家体育馆的舞台上,用《羌山妙音》这首取材于羌族民间音乐的歌曲,这支由学生组成的女子合唱团再次惊艳了所有人。

“无伴奏多声部演唱是合唱中难度最大的演唱形式之一。对每个人的音准要求极高,全靠队员们在演唱中自己把握。”《羌山妙音》的创作者、西南民大艺术学院院长穆兰说,最难的地方还在于这首音域十分宽广的作品,最高音达到了“嗨D”音,“帕瓦罗蒂的最高音是嗨F。即便是专业领域,达到嗨D的难度也非常大。”

穆兰告诉记者,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了抢救羌族的民间音乐,她与另一位创作者符辉冒着余震,在汶川、理县、茂县等羌族聚居区采风并创作了这个节目,希望能把羌族的民间音乐用这种方式传承下来。

事实上,女孩子们的确是一代一代把这首羌风浓郁的高难度歌曲传唱至今。“合唱团里各个年级的都有,毕业生走了后,新队员就会补充进来。”为了节目效果,15个合唱团队员里最终只选择了6个人上台,她们告诉记者,这首2008年创作并表演至今的节目先后已经换过几届队员了,但是《羌山妙音》却将一直传唱。

现场

2

羌族姑娘灵巧抖动《肩铃舞》

抖动着灵巧的双肩,60个羌族姑娘登台了。天蓝色的服装,桃红色的腰带,伴随着肩膀的抖动,黄澄澄的肩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

时而正响,时而反响,时而弯腰,时而侧躺,变换着各种姿势,肩铃舞出一道道完美的曲线。全场第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大屏幕上,羌绣的图案变幻。舞台上,在激越的音乐声中,姑娘们舞出一幅绝美的图画。

【幕后故事】

两个月集训速成“杂牌军”登台甩肩铃

这支由茂县来的队伍可能是整台晚会上最庞大的 “杂牌军”。60个登台演出的演员中,只有12个是专业演员,其余的48个人涵盖各行各业,既有医生、农民,也有学生、小老板。其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才13岁。

当带队前来演出的茂县副县长欧阳梅告诉记者,这些队员们是临时召集并集训两个月就登台后,让人不由感叹羌族姑娘的能歌善舞。

《肩铃舞》来源于羌族的传统体育活动“甩肩铃”。欧阳梅介绍说,这个舞蹈本来是茂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打造的大型歌舞史诗 《羌风》中的一个节目,共有12名舞蹈演员表演。“被选中参加开幕式晚会演出后,我们接到通知要增加到60人,于是只好紧急从政府机关、学校和社会上召集了一批人进行集训。”

13岁的小姑娘蔡琴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喜欢跳舞的她和班上的20多个同学一起,被征调进了队伍。“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肩铃常常打到大腿,大家的腿经常都是青的。有时候练不好,还要偷偷哭鼻子。”蔡琴不好意思地说。而32岁的农民尤光英则是出于对舞蹈的喜爱,主动报名参加演出的。

《肩铃舞》的执行编导王代琼说,一个肩铃有七八两重,集训两个月来,平均每个人都甩坏了三对肩铃。

现场

3

《出嫁歌》再现传统哭嫁风俗

在舒缓的音乐中,年迈的母亲手挽着身穿大红嫁衣的女儿,一件一件为她戴上头饰、手镯,盖上红盖头。然后缓缓地挥着手,送别即将出嫁的女儿。

在姐妹们的簇拥下,出嫁的女儿依依不舍地挥别母亲,眼泪流下的刹那,《出嫁歌》戛然而止。

【幕后故事】

32年前首届登台的妙龄女饰演老妈妈

在《出嫁歌》中饰演妈妈一角的海来果各大概是整台演出年龄最大的演员了,1980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举行时,刚刚17岁的海来果各就曾经作为一名演员,前来北京演出。

和海来果各一起参加过首届会演的,四川代表团里还有著名舞蹈编导马琳和凉山歌舞团的团长阿鸽。“可能这次演出有不少领队、团长当年都参加过首届会演,但是像我一样还在舞台上,估计是没有了。”海来果各说,在更换了3个年轻演员后,晚会导演要求寻找一位 “妈妈级”的演员来饰演《出嫁歌》中的妈妈,于是离开舞台已经5年的她在5月底加入了队伍,最终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32年前,坐火车来北京。那个时候都是硬座,一坐就是两天两夜,脚都肿了。现在虽然还是坐火车,却坐上了软卧,时间也缩短了很多。”海来果各最能体会32年来,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巨变。

海来果各告诉记者,女儿已经在北京安家,这次来北京,她住在北京家里,也算半个“东道主”。从妙龄少女到老妈妈,从凉山人到半个“东道主”,参加过两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海来果各巨变的生活,折射出的是30多年来,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少数民族生活的巨变。

新闻推荐

广元市万源新区20号道路一段工程BT招商公告

广元市万源新区20号道路一段工程项目经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发改投资〔2009〕139号)文件批准建设。本项目采用BT模式(建设—移交)建设并通过公开招商方式选择投资建设人,招商人为广元市利州区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