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富”在“四堂课” ——单县科技兴农见闻

菏泽日报 2011-07-19 10:50 大字

单县莱河镇朱楼村是全镇有名的“山药村”。近几年,该村山药面积一直保持在千亩以上,由此村民收入倍增,村里不仅“冒”出了一座座小洋楼,有些农户还把小轿车开进了家。谈到增收致富的秘诀,该村村民感激地说:“多亏县里为俺农民开设的‘四堂课\’!”

近年来,这个县通过“四堂课”把致富的“金钥匙”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凭借这把“金钥匙”,该县打开了“绿色致富”之门:目前,全县兴建无公害产品基地7个,无公害瓜果种植面积发展到30多万亩;创出了终兴山药、郭村芦笋、徐寨大蒜等24个省及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年为农民增收10亿元。去年,该县科技对农业增收的贡献率达56%,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较上年增长10%以上。

“中心课”

“‘中心课\’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村致富能手\’、科技特派员和大学生村官,目的是让他们真正挑起‘科技二传手\’的重担,进一步发挥好致富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军如是说。

2000年以来,这个县每年都开展一次“农村致富能手”评选活动。他们按照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协会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文体艺术类人才等进行分类登记评选,使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继而该县以县委党校和农技推广中心为主阵地,开设“中心课堂”,对这批人及科技特派员、村干部等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其形式一是“走出去”,到先进地区、村庄和企业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二是聘请省、市农业专家授课,辅以动手示范、交流互动等,增强了培训效果。

通过强化培训,目前全县“农村致富能手”已带出5000多名“土专家”和“田秀才”,并使92%的村官都能牢固掌握1-2项实用技术。

“流动课”

7月16日上午,在朱集镇张庄村村东一块玉米地里,几十位村民正认真地听县里的专家讲农作物夏管技术,有的还不时地插上几句,将自己不解的问题提出来。专家详细的讲述、耐心的解答,让听课的村民不住地点头。这是该县“流动课堂”的一个缩影。

该课堂的组织者是县和乡镇农业、科技、计生、妇联等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把广大农民所需要的农村实用科技送到村庄农户,送到田间地头。

“有了‘流动课堂\’,俺农民学技术可方便啦!”朱集镇张庄村村民李坤立直夸这是科技推广的一种好形式。最近,李坤立种植的山药叶片出现斑点,且颜色由绿变褐。正当他焦急不安的时候,“流动课堂”转过来了,一下解决了他遇到的这一难题。

县科技局局长许涛说,“流动课堂”的特点在于流动,哪里需要就“流动”到哪里,通过“流动”让更多的普通群众受益。仅今年以来,该县“流动课堂”就在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的500多个行政村开讲2000多课时,使10万多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实践课”

终兴镇光明集村村民朱联合先后成功引进日本沙红桃、中华寿桃和艳红油桃等近20个新品种,一举成了享誉全县的“桃王”,被县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授予“全县农村科技拔尖人才”。在他的带动下,全镇植桃面积发展到15000亩。每到桃树管理的关键期,镇里都组织大批桃农来他的示范园里上“实践课”。

该县开办的农业科技“实践课”,是以政府、集体或农民自办的种、养、加等各类示范基地为依托,通过兴办者现身说法或让群众直接参与过程管理,从中学习和掌握有关技术,增长致富本领。据悉,像这样的“实践课”,目前全县村村都有。

“网络课”

郭村镇郭村东村养鸡大户郭永庆在远程教育网“专家课堂”上轻轻一点,就将“养殖专家”给“请”了出来。郭永庆高兴地说:咱老百姓真是俏,鼠标一点专家到。

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该县开设了“专家课堂”,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先致富的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和行政村远程教育设备贴近群众、便于学习的特点,在组织好集中学习的同时,认真选配有关农业科普类典型片源,利用黄金时间组织党员和群众收看。针对通过远程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该县还不定期地组织县内农技员或外聘有关专家,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给农民面对面地讲解。

2006年以来,该县借助“网络课堂”就培训农民80多万人次,“催生”出一大批科技示范户,推广实用新技术180多项,引进新品种60多个。通讯员张昌伦傅子栋

新闻推荐

叶永强是菏泽引进的第一位医学博士,面对省级医院伸出的橄榄枝,他曾动过心,但他最终选择了菏泽市立医院。是何种原因在吸引着他,让他扎根菏泽,用手中的柳叶刀游刃肝胆?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