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起推出《深度周刊》
是怀旧还是回归?“关心粮食和蔬菜”已非诗人情怀,而是必然穿西装和皮鞋在田里挥汗如雨,是闲趣还是风雅?是逃离还是拯救?
“双休日农民”让餐桌搬家
“有钱、有闲、有车、有意识……反正能进村的都进了。”
租地种菜其实是花钱买健康
套用一句流行语,应该叫做“哥种的不是菜,是金钱”
济南近郊“私家菜园”调查
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自租自种,二是半租半种,三是全租托管
自供菜不可能完全不用农药
“一些菜在种植中完全不用农药根本不现实,不仅枯黄、个头小,而且口感很差”
图一:当地农民正在打理这些已经出租出去的菜地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 摄
图二:带孩子走进田间地头,在采摘的乐趣中成长。
图三:在自种菜基地,收获到的不仅是几颗土豆,还有一份安全感。
记者 赵双勇 汤启卫
从来没这样怀念,静默如处子的乡村里的菜香、麦香和泥土芳香。
那小小谷场上拉粮的牛车,麦粒在碾台翻滚,有麸皮的面粉被直接倒进了面缸,“晌午吃葱,从葱杆里捋出一条菜叶虫”……这些乡村传统生活的具象,从来没这样吸引我们。
是我们怀旧了,还是回归了?只是,“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已非诗人情怀,而是必然。
6月11日,仲宫八里峪一家农场,照例来了一群种菜摘菜的城里人。这里是济南的南部山区,泉城的后花园,属泰山余脉。
采访归来。静默,沉思,记者给他们绘像―――他们的餐桌,在山里。
当更多的人,只能每天走进菜市场,面对菜贩讨价还价。记者在电脑上敲出一行字――― 我们的餐桌,在哪里?
饭还是要吃的,山里的餐桌,并不能养活所有人。把餐桌搬到山里,穿着西装和皮鞋在田里挥汗如雨,是闲趣还是风雅?是逃离还是拯救?
“双休日农民”让餐桌搬家
“有钱、有闲、有车、有意识……反正能进村的都进了。”
能进城的都进城了――― 在槐荫区段店镇大李庄,年过六旬的村民赵老汉站在菜地里说,50岁以下的人基本都进城打工了,“我这样的劳力,庄稼地里干一天,工钱也要100块”。但在五年前,这里50岁以上劳力的工钱不足50元。
农村剩余劳力5年农活工钱翻一番,除青壮年劳力进城和物价上涨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进村的都进村了。
“我们三户家庭租了一亩四分地,我每星期代表大家来摘菜,回去再分。”在一家国企工作的袁女士赶到大李庄时已下午2点多,“我周围很多人,只要有条件的,都去郊区租了块地……”在她看来,有条件是指“有钱、有闲、有车、有意识……反正能进村的都进了。”
在一家种菜论坛上,有网友感叹:面对一次次食品安全事故,我们要像海子诗歌中那样―――“关心粮食和蔬菜”。只是种菜抑或摘菜,均无关浪漫。
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能说得清,有多少市民把餐桌“搬到”了山里。但像袁女士一样的“双休日农民”正越来越多。这些人平时在城里工作,双休日则相约奔赴近郊乡村,播种、浇水、锄草、摘菜,一脚泥,一身土,农民一般。
租下仲宫袁洪峪附近的那块地是两个月前,在私企工作的市民张小雁说,最初她个人投资租了三分地,一个人来打理,后来公司的十几名员工来帮忙摘菜,再后来一合计,每人出资千余元,把租地扩大到一亩多,这里俨然是所有员工的“私家菜园”。每到双休日,员工携家带口赶来料理菜地,满载而归前会到山里逛逛,买些山货,吃顿农家饭或户外野餐。
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牟先生,去年底在柳埠租了一块地,平时主要是病休在家的妻子料理,因为从未干过农活,“第一次摘菜,她连帽子也没戴,脸晒暴了皮,腰酸背疼了一个月。”后来,牟先生和妻子加入了一个种菜QQ群,“有180多人,虽然规模有大有小,但都是‘菜友\’,大家交流种菜知识,取长补短,乐在其中。”
在一家种菜网站的论坛中,记者查到七八名济南网友,他们表示,作为“双休日农民”中的一员,看中的是种菜过程,“从播种到料理再到收获,我们会有一种成就感。另外,自己种的菜吃起来感觉更放心。”在长清区大李庄专门经营租地种菜生意的李经理则说:“去年食品安全问题集中曝光后,来租地的一下子多了起来,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上百人。之前也有,都是零星的,以热衷网上偷菜的年轻夫妻居多,现在全是以家庭为主的租地者,他们不是玩的心态,而是把种菜当成了正事儿、大事儿。”
伴随“双休日农民”流行的一个事实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乱象正透支着人们对市场所售农产品的信任感,毒豇豆、避孕药黄瓜、毒豆芽、膨大剂西瓜……无不让人发出疑问:究竟怎样吃、吃什么才是安全的?
在柳埠一处较大规模的租地种菜农庄里,租种面积细分到以平方米为单位,“目的就是吸引更多只有双休日才能来料理菜地的市民,让大家投较少的钱,就能有较大的收获。”农庄负责人介绍。在西营草山岭附近的村里,村民史大鹏说:“这两年城里人看俺们农村什么都好,有麸皮的馒头一次来买十几斤,鸡蛋有多少要多少……跟大扫荡似的。一到星期天就有来买菜的,专挑个头不大、全是虫眼的菜。”据悉,为配合这种“风尚”,南部山区所有对外租地的农户都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为卖点,令租地的“双休日农民”趋之若鹜。
租地种菜其实是花钱买健康
套用一句流行语,应该叫做“哥种的不是菜,是金钱”
普通市民在近郊租地种菜后通常会“一家种菜,全楼沾光”,这是因为个人种菜者都比较高调。住在历下区某机关宿舍的董女士上个月去“私家菜园”摘了六次菜,十公斤左右,“自家吃了也就两三斤,多数送人了,楼上楼下的,这家两斤那家两斤,大家都吃个新鲜。”在牟先生的种菜QQ群里,“多数‘菜友\’也都习惯于摘菜回来七朋八友的送送。基本上一家种菜,全楼沾光。”牟先生介绍,自己群内许多人都是在“前辈菜友”的推荐和高调宣传下成为“双休日农民”的。
家住翡翠郡的张女士说:“十楼那家每次摘菜回来,遇到邻居都兴奋地给人看,然后没说几句话,就掏出黄瓜、茄子往人手里塞,平时逢人就说自个儿种菜的优点,鼓动大家都去农村租地,成了租地种菜的义务宣传员……”
为什么个人种菜者如此高调?张小雁告诉记者,最初有种菜的想法是因为前两年的养生热,随后开始“在亲戚朋友中大力宣扬健康饮食观”。记者调查发现,最早租地种菜者并非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是一群专注养生和保健的市民,他们认为“很多人不仅营养过剩,而且胡吃海喝,不懂节制。”为了宣传绿色环保饮食,这群人在租地种菜中必然高调。
“另外,从潜意识中多数人认可花钱可以买到健康的理念。因此能租地种菜,意味着有钱,可以支撑租地种菜的花销,代表着自己生活富裕,代表着生活的品位。”济南一家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张春燕分析,说到底自种菜需要相应的经济实力,能够自己租地种菜,套用一句流行语应该叫做“哥种的不是菜,是金钱。”
与市民的高调不同,企业租地种菜普遍低调。记者在长清、章丘、槐荫区采访时数次联系企业自种菜基地的负责人,对方多以“不方便接受采访”回绝。在槐荫区大李庄采访中,记者恰遇三名来考察租地项目的人员,他们穿着某国企的制式工装。记者询问:“你们准备租多少亩地?供多少人吃?”对方回答,已经在附近考察了三四家,计划租二三亩,“开始向单位几个部门供应,成熟了再在全单位推开。价格不会太贵,企业补贴一块,也算是一种福利。”对于记者其他的问题,他们均避而不答,只是在记者问是不是特供菜的时候,对方回答:“不是特供菜。是自种菜。”
记者在一家行业管理单位宾馆里用餐时得知,该食堂选用的菜全部出自黄河北部一家农产品基地。记者探访时看到,这家基地背依植被绿化较好的山体,从田间到交通要道,修建有较高标准的柏油路,以方便菜品的运输。据悉,这家基地最初仅为一两家单位企业提供租地种菜服务,目前已有十几家客户,并在几处单位开办的酒店里设有专柜,因为从种植到收获、运输都有严格规范,基地中生产的农产品已有近十种获得了有机或绿色认证。该单位、宾馆和基地的负责人均拒绝了记者进一步采访要求,表示“很多有条件的单位,都会搞一个这样的自供菜基地。条件好些的,按时给员工配发,象征性的收一点钱。”
在104国道通往市区的路上,早上6点至8点,会有一辆辆拉菜的“专车”驶过。这些“专车”多数是农用厢式货车,车上装载的全是当天采摘的新鲜蔬菜,配送的地点多为租地种菜的驻济企业、酒店和宾馆等。“当天采摘、当天配送”的最大市场卖点就是,可以“吃当天菜”。采访中,记者跟随一辆拉菜“专车”来到市区西部一家三星级大酒店,看到这些当天菜直接被拉到后院。据酒店人员介绍,当天菜主要接待贵宾,价格会比普通菜贵30%左右,“很多客人来了点明要吃当天菜。我们的种菜基地有两年多了,投资成本很大,一般的小酒店不可能搞不起。”在解放路附近同样有一家以提供自种菜餐品的酒店,如果不提前预约而在饭点去定餐,十之八九不会成功。这家酒店的大堂经理介绍,酒店所有的菜品用料全是“绿色的、有机的。我们自己种菜,也有自己的基地。”在历下区一家正在装修的主打“绿色菜品”的酒店前,一名负责人说:“我们计划本月底开业。主打绿色品牌,我们光种菜基地就投资了50万元,所有的菜都是自已种的,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将来我们设想开办种菜基地旅游业,让市民去认领菜地,价格会比现在市民自已去租地便宜。”
记者 赵双勇 汤启卫
济南近郊“私家菜园”调查
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自租自种,二是半租半种,三是全租托管
在大、小门牙村记者采访时获悉,这里的村民最早推出“租地种菜”是在两年前,但问津者寥寥,一亩一年四五千元的价格,当时被“你们城里人说是无本万利的暴利生意,坚决不上当。”坐在自己承包的山头上,村民张增财这样说。
但是如今,比这里更远离城市的租地种菜成本,一年已涨到一亩“一万四五”。仲宫营儿村的村民王绍法说,除了租地钱之外还有人工费,“一个工一天最少60块钱,不是青壮年劳力啊,咱得说清了,你要用青壮年劳力一天最少120块。”如此算下来,租一亩地种菜的投资一年要三万多元。
同样在仲宫,一村居开发的楼盘前年曾打出“购房送菜地”的促销广告,如今楼盘和菜地早就不再捆绑销售,面对记者“买房还能不能送块地种菜”的问题,该楼盘销售人员一脸茫然,“我去年才来的,没听说有这个政策。”随后另一名销售人员证实,“赠送菜地的活动早取消了。你要买房再买地,我们可以协助你和村民谈谈价格,不过不管怎么谈,这个地方一亩一年没有一万元拿不下来,而且要自己备种子……”
记者采访得知,与两年前相比,南部山区市民种菜的租地成本提高了约一倍。对此,多名村支部书记说,这主要得益于南部山区有较好的农产品的品牌资源,加之“多年来有山有水的旅游资源推动,许多村民喜欢经营农家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农产品附加上,不太指望种菜创收。另外,有条件的村会以‘打包\’的形式租给大型农业企业,这也增加普通市民租种的成本。”艾家村的支部书记艾传民说。此外,南部山区多是坡地,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林果业,菜地相对较少,这也推动了市民租地种菜的投资成本。
采访中,记者试图绘出一份南部山区租地种菜村的路线图,但发现太难了,因为除了“打包”出租的村民外,更多的是不成规模的出租户。潘庄、黄金石屋村、阁老村……小出租户的广告都打到了网上,有的出租户一亩地里就有四五个“主儿”,这种情况与长清区十分类似――― 长清区的出租户也多把一亩地至少划分为四五块,方便市民租种。
记者调查发现,长清区的租地价格明显比南部山区低,一亩很少有超过一万元的,如果连续租地超过2年还有千余元优惠。书堂峪多数村民种植林果,但这一年来因为询问租地种菜的市民逐渐增多,部分村民将山脚坡地下的田地拿出来供出租,在归德、孝里、马山、万德,一些村民把邻近省道的田地出租,价格多为六七千元一亩,如果是坡地和山地则三四千元左右就能谈下来。长清区境内的租地种菜成本较低的原因是多为平原土质,可耕种面积较大,同时因为一些村居农产品的品牌开发时间较晚,村民商业意识相对较弱,加之交通等原因,租金比南部山区便宜20%-30%。
与长清区大量村居都有租地种菜户相比不同的是,章丘的出租户主要集中在拥有较多平原耕地面积的龙山镇等地。到章丘来租地种菜的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通市民较少,“因为有一个省道收费站,会对普通市民产生一定心理影响,使大家不愿意来这里租地。同时,章丘的农业产业十分成熟,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更强大,因此这里的租地成本更高,一亩地加上人工接近两万元,因此只有企业能承受这个价格。”文祖镇政府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这样说。
据调查,目前济南近郊租地种菜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自租自种,农民只负责给市民提供田地,播种、浇水、锄草等料理庄稼的活儿全是自己的事,对租种人的农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并不太适合上班族。二是半租半种,即双休日时由自己来料理田地,平时由提供租地的农户帮忙照看,这基本全是带孩子一起出动的三口之家,在可以享受到自种菜乐趣的同时,他们认为“还可以让孩子体验农活,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目前普通市民租地种菜最常用的方式。三是全租托管,即租地后,市民仅按季来采摘果蔬,农活全部托管给提供租地的农民,致于种什么由市民和被托管的农民协商,这种方式适合所有人群,也是目前最受租地种菜者欢迎的方式。但价格也最高,加上人工费,一亩地一年的投资成本比前两者近50%。
自供菜不可能完全不用农药
“一些菜在种植中完全不用农药根本不现实,不仅枯黄、个头小,而且口感很差”
在济南的超市中,贴着有机标志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的价格多在一公斤6元至10元,比同类非有机的贵近10倍。以一亩地8千元的租地种菜成本计算,由于不施化肥等,租种一年收获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日常果蔬会有1000至2000公斤,按一家三口的消费量,租地种菜的花销等于天天吃有机蔬菜。那么,自种菜就是有机菜吗?自种菜时可以完全不用化肥和农药吗?
我国的农产品认证主要分三级:有机蔬菜;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除此均是普通蔬菜。“可以肯定的是,租地种菜者收获的不是有机蔬菜,因为认定需要一套严格的程序。”济南市农业局相关农产品监测人员说,“按国家要求的程序,有机蔬菜认证没有三年时间不可能完成。”认证中不仅要求在生产、加工中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和化肥,而且对生产基地的大气、水和土壤等都有严格检测规范。最重要的是,所有销售的有机蔬菜必须建有溯源体系,即可以对号查找到每个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源头的责任人。据悉,绿色蔬菜的认证程序多达10项,对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要求。济南市农业局的相关人员说:“普通自种菜基地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些要求,不仅是因为认证程序繁琐,还因为普通农户最基本的条件也没有,认证申请都交不上去。另外,因为自种菜的环节中并不涉及上市销售问题,不参加市场流通,因此认证会显得多余。”
自供菜到底是不是像人们说的“纯天然、“无污染”呢?尽管没有任何人和机构专门监测过,但记者采访时拿到的一份材料证实,“非天然、有污染”的蔬菜全国都普遍存在着――― 农业部门在北京、上海、广州主要超市和菜市场抽取45个样品,有40个检测出50种残留农药,混合农药残留的情况最严重,34个样品残留至少3种农药,其中25个残留至少5种农药,5个样品含10种以上农药残留,比如油菜含3种农药残留,白菜含5种农药残留,黄瓜含13种农药残留,西红柿含6种农药残留。这些农药可致癌的21种,可影响人体内分泌的15种。“自己供菜,我们一般不使用或少使用化肥和农药。”章丘西王黑村一村民介绍,自种菜的市民主要看中的是在种植中施用了传统的农家肥,而农家肥主要由鸡粪、沼气液等加工成的,有条件的农户也用豆粕和大粪等发酵自制更优良的农家肥,地力的恢复也主要依靠秸秆还田等传统方式。
记者采访中获悉,对于病虫害较严重的自种菜品种,多数农户会向种菜市民推荐传统防治措施,比如在西红柿、黄瓜等果菜藤架上使用杀虫贴、防虫网,对其他菜种使用防护膜、挂杀虫灯等,“像韭菜,过了端午病虫害程度会增加十几倍,干脆就不种了。”
“但自种菜时用不用药全凭农户的自律,普通市民不可能看出菜上用没用农药,而且一些低残留农药本身对人体危害并不大。所以自种菜更接近于无公害蔬菜和普通蔬菜之间。管理严格了就是前者,如果管理者稍放松一下,市民在菜园里收获的只是普通蔬菜而已。”济南市农业局的相关人士说。
这种说法在多名“双休日农民”那里得到验证,他们很多人采摘蔬菜后有人在叶上、果皮上发现了白色农药斑迹。为此,一名章丘文祖镇的农业技术人员说:“一些菜在种植中完全不用农药根本不现实,不仅枯黄、个头小,而且口感很差。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低毒和低残留农药,一方面能增加产量,一方面也可以改变菜的品相。”
据悉,国家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中要求严禁使用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如人们常知的氧化乐果、六六六、DDT等;要求选用的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如辛硫磷、多菌灵等。“也就是说,自种菜中合理使用农药是没任何问题的。”相关农业专家说,市民不要对农药使用过度敏感,适时适量用药可以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
新闻推荐
钱塘江大桥74年屹立不倒为茅以升所修 大桥养护者:这是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
7月23日,建成已74年的钱塘江大桥依然“坚强”(上图),而建成不过14年的钱江三桥却塌了,成了“桥脆脆”(下图)。 新华社发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塌了。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但是与它同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