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穗“往地下走”,开发缺乏规划,消防等问题亟需解决 地下城市开发,代价高昂的冲动?
○城市化进程提速、都市人口膨胀,人们将目光投向地下空间。截至2009年6月,广州规划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建筑面积达1900多万平方米。上海已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面积达4000万平方米。
○地下空间一旦开发利用,地层结构不可能恢复原状,已建的地下设施将影响到周边地区的使用,一旦陷入混乱将未来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安全始终是设计者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问题。相比地面建筑,地下空间灾情更重,受灾面大、升温快且温度高,消防始终是地下空间发展的羁绊之一。
亚运期间,绚丽的广州塔之北,花城广场在亚运开幕前低调开放。人们在广场上驻足观看海心沙时,或许不曾想到,脚下数十米深处一座“地下之城”正在孕育。
珠江新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40.8万平方米,交通工具包括公交车、私家车、地铁、轮轨,还配备了下沉景观广场系列、商业购物廊等,有望在明年6月揭开面纱。
城市化进程加速、都市人口膨胀,城市空间日益窘迫的时刻,人们将目光投向沉睡的地下空间。有专家预测,21世纪末,将有1/3的世界人口工作、生活在地下空间。
如果能给城市照一张X光片的话,我们将会看到地下互联贯通的洞穴交织,像被镂空的混凝土雕塑。城市则是一个建构极其复杂的合成体,如今它像是悬浮在空中花园,脚底下遍布着危机四伏的地下水泥森林。
21世纪中国城市的开发重点或是“往下走”,然而,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规模和建设速度居世界前列,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规划、技术、安全、法律等仍有不小差距。
地下开发开始争夺
现行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没有明确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和权属管理,因而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此起彼伏的高楼“暗战”和多达数十层楼高的立交桥让城市不堪重负,像广州这样的经济重城,轨道交通的输送管道正伸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面对无限宽广的地下空间,我国的众多城市犹如田径场上准备不足的运动员,却还在“热身”。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中获得合理的最高城市容量,同时又保持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优美的绿化景观,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其重要。
2010年年初,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目前就地下空间问题还未形成统一规划,这使目前的地下建设项目无法对接、形成网络,且均停留在浅表层开发。
广州市人大城建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除了各种专项规划外,广州尚未编制完成一部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划,使得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如此庞大的“地下城市”,各种设施却仍处于各自为政的阶段。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缺乏规划,管线迁改成为城市改造的瓶颈,人防、地铁、各种工程管线和正在出现的“地下空间产权式开发”都在各自发展。
“城市规划不能摊煎饼,而是要有统一和立体化的规划,以避免时不时对城市路面的开膛剖肚。”王梦恕说。
地下空间一旦开发利用,地层结构就不可能恢复原状,已建的地下设施将影响到周边地区的使用,一旦陷入混乱将导致未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地下空间的发展,首先应该运用共同沟的理念,多建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商场,和轨道交通一起,成为城市运输的纽带。”
目前业界广泛推荐的模式是“共同沟”——地下城市管道综合廊道。“共同沟”一旦建成,在城市地下便拥有一个专属的隧道空间,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因此被世界主要城市广泛采用。
最棘手的来自法律归属权的空白。1997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也是国内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大法,虽然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章可循,但停留在行政管理范畴,并没有明确对开发利用中涉及的民事权益如何确定和保护。现行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也没有明确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和权属管理,因而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多地铁和地下隧道要穿过城中村,而广州城中村保留集体土地性质,这些地下空间到底是国家的还是集体所有,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来规定。
地下空间暗藏危险
地下停车场更是成了汽车尾气排放的高聚集地,如果通风效果不好,在停车场短时间停留都会造成头痛、恶心等感觉
如果能给城市照一张X光片的话,我们将会看到地下互联贯通的洞穴交织,像被镂空的石雕。城市是一个建构极其复杂的合成体,而如今它像是悬浮在空中花园,脚底下遍布着危机四伏的地下水泥森林。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隐形输送管道,却也隐藏着危险。今年上半年,百年难遇的几场大暴雨,几乎让整个羊城浸泡在水里。地铁站入口都严重进水,积水直涨到公交车的窗户边,数不清的地下停车场轿车被淹。
王梦恕说,正是地下空间管线设计的无序造成了南方城市的轮番内涝。
也有批评家质疑中国地下水道设计能力不够,而城市规划设计师却提醒我们,城市循环排泄的功能失效并非设计理念落后,而是城市化进程一味冒进的后果。
此外,不少关于地下空间空气质量、通风效果和安全隐患的报道揭露了其管理上和规划上的欠缺。
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和人防部门都各司其职,实际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行政部门负责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的管理,地下空间的环境管理仍是空白。
据介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标准,目前都是参照建筑标准和卫生规范执行。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迪云建议,广州要尽快明确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管理部门,出台针对该类环境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对超标工程采取补救行动,以保障市民身体健康。
据媒体报道,部分地下公共场所的氡浓度普遍较高,最高达到地面空间的5倍,地下厕所的臭味和地下商铺装修时的材料味道,其浓度之高常常令人头晕目眩。
而地下停车场更是成了汽车尾气排放的聚集地,如果通风效果不好,在停车场短时间停留都会造成头痛、恶心等感觉。如广州天河城、广百百货的停车场空气质量几乎都达不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安全始终是设计者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问题。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等重大事故,如逃生出口规划和应急措施采取不力,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尽管有诸多掣肘,但仍挡不住城市荣誉感“膨胀”,每个城市都在用高楼为自己争一席之地,当地面上资源变得紧缺时,地下空间成为新的城市化争夺点。
曾建议广州、深圳少建高楼多“向下”发展的王梦恕告诉记者,他与4位院士此前曾发表过一份报告,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高潮。“中国的大城市已经进入地下空间高速开发的时期”。
新闻推荐
2005年7月,百里挑一地成为公选大学生;2006年8月,工作一年后即被选为副镇长;2009年6月,一个仕途顺利的姑娘沦为“赌徒”; 2010年6月,一个才28岁的副镇长落马成为贪污犯;&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