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一个“房”字 扯出多少话题 ——代表委员热议楼市住房问题

兰州日报 2010-03-04 06:34 大字

开发商暴利凭啥“高烧不退”?

住房问题被中国老百姓视为“最大民生”之一,在去年商品房销售价量齐升出现“井喷”背后,开发商又赚了个“盆满钵满”,这种“高烧不退”的暴利现象引起近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广泛质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商品住宅销售额36769亿元,比去年增长了80%;销售的商品住房面积为8亿平方米。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估算了开发商的成本账——商品房的成本主要由土地出让金、造房的建安费和各种配套费、税费和经营管理费用所组成。开发商竞拍拿地,到完成开发和销售两个周期,平均时间在3年以上。

“如此,2009年全国商品房所用土地,平均拿地时间应为2006年。”陈万志说,根据国土资源部城市地价监测信息,当年“全国主要城市”用在“居住用途”上的“地价平均值”为每平方米1681元。新建商品住房的容积率以2来计算,分摊到每平方米住房中的“楼面地价”,约650元,建安费以每平方米1000元计算,其他的配套费、税费和经营管理费,全国城镇的平均费用以600元计算。综上所述,2009年全国城镇商品住房的平均成本,每平方米约2500元。

“由此可以大概算出,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商赚取的利润高达1万多亿元。”陈万志说。

黑新雯代表说,被称为中国老百姓“最大民生”之一的住房问题,如果只有靠在市场购买商品房一条路解决,必然出现开发商一年获取上万亿元的暴利。开发商只要挨过政府调控期,一旦调控放松,必然出现带有报复性质的涨价。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陷入了一种“调控-观望-反弹”的怪圈,而且这种怪圈每经历一次循环往复,房价都会攀升到一个新的高点,这种“且调且涨、越调越涨”的现象,引起与会代表委员的普遍关注。

“我国房地产业应去暴利化,尽快回归民生性。” 陈万志说。

楼市为何成了“臭豆腐”?

闻着臭、吃着香——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议论说,楼市就像一块“臭豆腐”,虽然名声不好听,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它还是十分依赖。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政府要在调控楼市上下大功夫、真功夫,有效平抑过高的房地产价格,尽心尽力为群众提供保障性住房。

全国人大代表樊芸说。对于今年春节前后海南楼市的新一轮上涨风潮,她表示比较担忧。樊芸说:“我们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这一轮的房价上涨还是有很多盲目的、非理性的因素在里面。

“最近一些地方的‘地王\’相继刷新最高纪录,我非常担忧;我更加担忧的是,成为‘地王\’的,有的是大型国有企业。”沈志刚代表说,国有房地产企业不仅是一支市场力量,还应该发挥社会责任,应该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而不是争着、抢着去当“地王”。在这其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应当有所作为。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各级政府已经有所重视,采取了多种有效方法去治理。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看,地价、房价有所抑制,这种向好势头应继续保持。 

建议尽快制定《住房保障法》

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张兆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保障性住房问题,居然没有一部国家法律来规范。张兆安在此次两会上提出议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抓紧制定《住房保障法》,明确政府、企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张兆安对记者说,当前各级政府对住房保障的重要性认识是到位的,解决问题的决心是大的,投入是可观的,但由于整体立法的滞后,工作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谁保障?保障谁?保多少?怎么保?保障房怎么造?造多少?给谁造?怎么分?所有这些问题,现在都没有一个权威的依据和标准,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张兆安认为,从目前全国各类住房保障的实践来看,制定国家层面关于住房保障的权威法律的条件已经成熟,时机已经来临。

发展公共租赁房 解决“夹心层”心病

全国政协委员郑惠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为了解决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夹心层”住房困难,各地政府应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经验,大力建设公共租赁房。

郑惠强说,公共租赁房是指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由政府投资建造或以一定方式对建房机构提供补助、由建房机构建设,并以较低价格出租给中低收入群体居住的住房。公共租赁房在新加坡、香港等地已成为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内地近年来也日益受到重视。

发展公共租赁房,首先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郑惠强说,去年上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过高的房价对公众其他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加快公共租赁房体系建设,一方面可以满足部分购房者的刚性需求,平抑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以租代买”的方式,使更多家庭从买房这一巨大负担中解脱出来,提高即期消费水平和远期消费能力。

用新思路解决年轻人住房问题

“蜗居”、“蚁族”、“房奴”,这些年轻人口中无奈的流行语,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他们认为,年轻人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善居住条件,社会各界更要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能够“小步前进”。要用新的思路解决年轻人住房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说,大学生刚毕业,在住房问题上肯定会有困难,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过去大学生尽管是统一分配,毕业后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差,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他说,“随着你岗位的变动、阅历的增加和逐步被人认可,住房是会逐步改善的。年轻人不能指望一毕业,政府和社会就给你提供一个不用争取的住房条件,我也不提倡他们成为‘啃老族\’,否则奋斗的愿望就减弱了。”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湖北宜昌“90后”少年寒江救人

【据新华社电】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两名“90后”少年跳进冰冷江水接力救起一名落水大学生引发社会热议。这是湖北继长江大学英雄群体“人链”救人之后的又一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