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吹响“集结号” 并肩抗“寒冬” ——攀钢钒热轧板厂奋战四季度工作剪影

攀枝花日报 2009-11-01 09:34 大字

■ 魏世林 张清 

金融危机的“寒冬”尚未过去,热轧人在弄弄坪东侧的土地上,擂响了奋战四季度的战鼓。

聚人心 党政工发力

“党支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党员作用,决战四季度,确保全年目标完成。”厂党委率先吹响了向全年目标冲刺的“集结号”。要求党支部将解决生产难题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点。厂工会紧紧围绕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开展了以“对标挖潜”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如“无操作废钢和操作事故时间”、“降低煤气能耗、促进节能减排”等,充分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目标 “十二字”导航

近期,热轧板坯库存处于较高位运行。压力面前,他们以大局为重,号准市场“脉搏”,两眼向内照“镜子”,按照“安全、稳定、均衡、优质、高效、低耗”十二字方针,积极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强化内部管理,精心组织生产,在增强内在能力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和能耗。

尤其是在当前降库保产的形势面前,他们着力设备稳定、质量受控、生产顺行。为避免因板坯库存增加造成的堵库风险,建立了保产值班制度,按照班产目标组织生产,以班产保日产,各班组之间加强衔接,对安全、设备、生产、质量状况做好详细的交接记录,通过强化职工“三精心”——精心准备、精心操作、精心监控,避免因确认不到位造成的操作废钢及事故时间。同时,合理组织轧线及冷区生产,做好生产计划的衔接和安排,加强过程质量管控,严控现货比,加强专业协调,促使产、入、发工序“齐步走”,确保全厂物流畅通。截至10月25日,今年共生产230万吨,其中商品材达到141万吨,生产列车正朝着全年260万吨的产量目标平稳前行。

勤把脉 保设备“健康”

为实现设备“健康管理”规范化,四季度,他们坚持设备管理与生产组织、产品质量相结合。一是加快设备制度建设,开展点检业务培训,提高点检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发挥工程技术人员优势,着力开展技术研究、技术革新及设备备件国产化、长寿化、通用化工作。三是提高点检定修的命中率和质量,对重点设备其进行定期测量,做好检修的安全交底、项目进度跟踪、质量监督,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功能处于受控状态。四是加大设备隐患整治,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点检,查找设备潜在的各种缺陷并及时排除,实现“小病”早救治。五是强化设备预见性管理,对频繁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严密“监护”,最大幅度地减少设备故障率。六是加大设备升级改造工作,合理利用有限的费用对设备进行升级改进,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的“生命”,让设备“健康长寿”。

抓质量 “零缺陷”为先

当前,为实现优质高产,他们对轧线轧制节奏的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规范,通过严控轧制节奏,杜绝因轧制节奏不当造成的等钢轧制,确保综合能耗、生产成本及质量指标严格受控。为保降库保产期间的产品质量,加强了轧制节奏的监控,加大了合同的归并力度,提高了轧制计划编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加强了上下工序间的协调与配合,对可能影响下道工序正常生产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并迅速采取措施。

降成本 增效益落脚

重点是不断优化“低成本、低能耗、均衡稳定”的生产组织模式,通过建立“月度成本预测模型”,实现对成本的事前、事中控制,从根源上“咬紧”产品成本,要求各成本中心按照当月分解的指标控制成本,有异常情况及时反应、纠偏。设备管理方面,通过清理现有库存和机旁备件来“摸清家底”,牢牢抱住了降本增效的“大西瓜”。

此外,在抓生产出效益的同时,他们厉行节约“抓大不放小”,“勒紧腰带”过日子。在日常设备修理中,实施“能修不弃”、“变废为宝”的原则,精打细算每一分钱。

新闻推荐

攀钢钒技质部人人共享“精神大餐”

本报讯(李利苹刘彦恋报道)“非常实用,这批‘精神大餐\’真好!”11月2日,在攀钢钒技质部钒检站“职工书屋”里,该站化验工周雪芹和安全员陈丽萍分别手捧《化验员读本》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爱不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