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谁是鲍勃·迪伦

安庆晚报 2016-10-17 00:00 大字

[摘要]□ 王 淼

 

他被称为美国伟大的自由之声,他被称为美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他是弹着电吉他的兰波,摇滚音乐的意识流诗人,他是民谣界的凯鲁亚克,“垮掉”文学的最后绽放;他是最狡猾、最有意思的自我神话制造者,他身上贴着漂泊者、反叛者、局外人、反英雄、抗议歌手等各种截然不同的标签——鲍勃·迪伦,美国流行音乐文化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人生一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的音乐历程更是错综复杂、迷雾重重。五十多年来,尽管有很多人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走近迪伦、解读迪伦,但是,围绕在迪伦身上的谜团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迪伦也依然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屹立于摇滚乐坛。

同样是鲍勃·迪伦的个人传记,美国文化历史学家、记者、编剧和小说家戴维·道尔顿的《他是谁》,其实更像是一部文化评传。作者并不执著于对迪伦的人生经历进行面面俱到的叙述,而是撷取重点,择其扼要,以人生闪回式的夹叙夹议的叙事方式,加上他对时代社会和迪伦本人的理解,通过解析迪伦的音乐创作走近迪伦,揭示出迪伦所刻意隐遁的自我,试图在精神的层面,探寻并还原一个真实的鲍勃·迪伦。读过道尔顿的《他是谁》,你或许依然对迪伦的生平细节不甚了了,但是,你却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迪伦音乐创作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尽管迪伦一直生活得“很后面”,尽管迪伦一再自我放逐、改头换面,编造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和谎言来迷惑他的观察者们,然而,透过道尔顿的文字,我们依然能够窥探到迪伦的内心世界,进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到迪伦音乐创作的精神实质。

在世界范围内,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既是一个风起云涌的革命的年代,又一个充满了抗议和反叛的多事之秋——自由,民权,战争,毒品……无不是流行于那个时代的关键词。迪伦的适时而至,使他迅速成为那个时代反叛社会的一部分,而迪伦的音乐创作,则让他成为民谣世界的先知,让他的民谣音乐成为映照那个时代与社会的一面真实的镜子。然而,迪伦本人却拒绝为自己贴上任何标签,他说:“重要的是保持前进,否则就是不时地停在路边,然后就定居了。我想那是任何人的最好选择。”“定居”是任何人的最好选择,却不是迪伦的最好选择,迪伦坦陈:“我绝不是任何运动的一部分。如果我是,我也仅仅是在所谓的‘运动\’中,仅此而已。我就是不能让人们簇拥着我然后给我种种束缚。”迪伦拒绝加入任何运动和团体,不想去做时代的代言人,其实正是他遵从内心的召唤,只为自己的心灵写歌的直接表现。

诚如道尔顿所言:“摇滚明星超前于他们的时代,但他们并非先知或占卜者。他们多半只是把自己的创痛与周遭世界合在了一起。”如果说在一个没有过去、没有历史的国家,演艺者是为人们拓荒路上的精神指引,而我们则常常把这些演艺者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细节,统统演变为宏大叙事的历史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公众面的迪伦与私人面的迪伦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公众面的迪伦只是大众想象中的迪伦,私人面的迪伦则与他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与其说迪伦是一位引领时代的传奇人物,不如说他是那个时代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他的音乐、他的背景,以及我们对他的感知相互交织,最终化作了一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他是谁》是一部探寻鲍勃·迪伦心路历程的著作,同时又是一部探求美国文化的本真所在的著作。虽然作者写作的重点不在叙事,但仍有一些有趣的细节点缀书中,让作者的文字变得感性可读:比如,一位癫狂的女歌迷声称自己和迪伦有一段风流韵事,他们结婚了,她就是迪伦夫人;比如,有一天下午迪伦正悠闲地在雨中散步,却被对迪伦一无所知的警员以“流浪”罪抓进警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这些有趣的细节,还原了迪伦的生活常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更加真实的迪伦。

新闻推荐

自动化潮汐车道启用车辆通行能力提高逾20%

记者在24日晚高峰的深圳布吉路、文锦北路看到,随着“拉链车”连续“吞吐”道路水马隔离带,水马隔离带便呈“S”形移位一幅车道。随着水马隔离带的移动,进城方向随即由5车道减为4车道,出城方向则相应...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谁是鲍勃·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