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放弃的科幻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就会失去发展动力
□ 朱 辉
一直喜欢看科幻片,内心里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烧脑型,比如《盗梦空间》、《源代码》、《星际穿越》,这类科幻片往往要反复看上几遍,才能完全看明白,由此便能带来思考的快乐;第二类是社会问题型,比如《雪国列车》,窃以为写这类科幻作品不需要太深的自然科学基础,一般作家就能完成。其特点是借未来讽今,看后发人深省;第三类是烧眼球型,刚刚上映的《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就属于这款,特点是依靠强大的特效制作能力,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与之前两部系列电影相比,《星际迷航3》最大的改变是导演换成了林诣彬。或许因为是华裔,同样的太空背景、同样的英雄情怀,多多少少拍出了一点不一样的味道。也许因为华人爱喝“鸡汤”,《星际迷航3》一开始就有点煲“鸡汤”的架势。“进取号”的柯克船长功勋卓著,渐渐对于“进取”有些疲惫,有些迷失方向。
另外,“集体主义”是“鸡汤”中另一剂猛料。与《蜘蛛侠》、《钢铁侠》等众多美国英雄影片不同,《星际迷航3》中的柯克船长并非孤胆英雄,不是靠单打独斗拯救了世界,他身后有一个英雄集体。崇尚集体主义,反对个人英雄主义,这大概也算华人元素。
说来说去,《星际迷航3》真正能吸引观众买票的还是特效。除了好莱坞,目前世界上的确没有其他地方有能力制作出如此震撼的视觉效果。所以虽然故事老套,幻想也没有出彩的地方,但靠硬实力就足以保证无亏本风险了。
看看好莱坞科幻片,回头看看我们的国产科幻片,既没有拍烧脑片的软实力,也没有拍烧眼球片的硬实力,其实倒可以拍一些社会问题型的,比如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拍成电影特效难度不大,由于涉及高房价等社会热门话题,容易引起共鸣,估计票房也不会差。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就会失去发展动力,科幻片永远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电影人不该放弃。
新闻推荐
拖着行李箱赶飞机时有没有感慨“行李箱能自己跑该有多好”?这样的行李箱已经诞生了。美国一家行李箱公司推出一款电动行李箱,名为“Modobag”,时速能达公里。充满电需要一小时,能“续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