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陪他走得愈远 愈怕从此不见”

成都晚报 2016-05-26 15:05 大字

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杨绛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报考清华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然而,杨绛始终念念不忘清华。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与朋友4人一起北上京华,当时大家都考上了北平的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但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杨绛的小名叫阿季,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当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令衔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则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love(坠入爱河)了。”

最贤的妻

《围城》名句出自杨绛之手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征询钱钟书、杨绛夫妇。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引用,实际上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

许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道,“我也一样。”

揭秘

迷恋书的世界 成名早于钱钟书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于辛亥革命前夕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回答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道:“一星期都白活了。”

高中国文老师在班上讲诗,也让学生读诗。杨绛的课卷习作曾被校刊选登,一篇《斋居书怀》写得有模有样,“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脱俗。”老师批——“仙童好静”。

杨绛在创作上的成名其实早于钱钟书。当钱钟书的作品《围城》第一版于1947年出版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作者的来头,问“钱钟书”是谁?1943年,还在小学教书的杨绛创作了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上演时大获成功并一鸣惊人,她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了。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

底蕴

受父亲影响 深刻认同传统文化

杨绛小的时候曾问父亲杨荫杭:“爸爸,你小时候是怎么样的?”

父亲回答说:“就和普通孩子一样。”

杨荫杭生于江苏无锡,字补塘,笔名老圃。杨荫杭的父亲曾在浙江做过一个小地方的小官,杨家有上代传下的住宅,但没有田产,两代都是穷书生。杨荫杭寒素人家出身,上学全靠考试选拔而得的公费。在他看来,穷则思变,读书为本。

杨荫杭早年留学日本时即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回国后在无锡首创励志学会,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1902年,他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卒业后和同乡在无锡创办“理化研究会”,提倡研究理化并学习英语。杨荫杭自己带头开夜车学理化,杨绛的二姑母、三姑母都参加了学习,“据说那是最早有男女同学的补习学校;尤其两个姑母都不坐轿子,步行上学,开风气之先。”

一次,父亲叫住杨绛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杨绛就常陪在旁边看书。杨荫杭每次买了好版的旧书,自己把蜷曲或破残的书角补好,就叫杨绛用白丝线双线重订。父亲与杨绛进行朋友般的交流,因地制宜作地进行指导,她一生行事为人也保持着与父亲精神的契合和感情的呼应。父女如清风明月,拂身照影,相惠无声!

老一辈知识分子家庭深受古典蕴藉的文化涵养,加上父亲所给的开明教育,不啻一股细细微风,使杨绛慢慢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杨绛对中国文化精神有天然的深刻认同。

《我们仨》经典语录

2003年,92岁的杨绛出版了散文随笔《我们仨》。在书中,杨绛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讲述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1、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2、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3、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4、“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5、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6、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在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综合浙江日报、中新网

新闻推荐

2016年C-NCAP碰撞测试第二批结果公布 比亚迪宋获得最高分

7月1日,2016年度C-NCAP碰撞测试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公布。比亚迪宋在2015版新规的严苛标准之下,以第一名的成绩(58分,满分61分)荣膺新C-NCAP五星安全认证。2016年C-NCAP碰撞测试分数星级第二批车型宋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