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好书愁借人

达州晚报 2013-09-12 15:08 大字

上周逛书店,我第四次买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第一次买是在七年前。后来,常和朋友们提到这本书,极力推荐。有时朋友便说,“要不先借我看看吧?”我就颠颠地把书带给他。过了个把月,向他催还时,朋友说,“还没看完呢!”如是者三。孔乙己先生说过,窃书不算偷。那借书不还,更不算什么事了。于是,逛书店时,再买一本。那种感觉,就像是复婚。可我没有接受教训,又常常和别人提到这本书。结局就是开头所说的,现在已买了第四次了。

清朝叶德辉所说的“老婆与书,概不外借”,我不是名士,不敢真的把它贴在书橱上。古时候,自己的丫鬟顺手好使,还会作为礼物送人。我呢,每读一本好书,总想与人谈谈。于是,不免有主动地请别人来借该书之嫌。对于借书之人,只要能及时归还,我还是有求必应的。我甚至会想,是不是在买的时候就该买个两三本,一本自看,其余的留作借人之用?

常有人讲:借钱给朋友,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借书给朋友,即使他不还,也很少会因此朋友失和的。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竟有人公开讲出:“借人书一痴,还人书一痴”。我的大哥,也生性爱看书,定期到我家来看看我最近又添了什么新书,看中的,打包借走。口中还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呢,也定期到他家去取书回来。有时,我说这本书是我的,他说是他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最后,常常是我哥大方地说“别管是谁的了,你要看中你拿去先看,我想看时再到你家去拿!”你看,拿来拿去,书的产权纠纷消于无形!我心里虽有委屈,不过,想想嫂子包的饺子实在好吃,也就算了。

讨要被借之书,是需要技巧的。因为有太多的书被朋友借去后拖着不还,我常常留意关于这方面的典故。美国书评家布罗亚德把借书给朋友的痛楚比作“就好像大多数父亲对未婚同居的女儿的感情……我想知道那本书何时完璧归赵,我像在零时等候年少的儿女从不明不白的聚会上归来。”讲出这个比喻后,我一般就能当场把我那“未婚同居的女儿”接回家。

——来自朱立文的博客

新闻推荐

国外“野鸡大学”瞄上中国 留学生成“冤大头”

“野鸡大学”也称“学历工厂”或“学店”,其办学以营利为目的,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以各种手段钻相关国家法律漏洞,滥发文凭。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日前发...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 好书愁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