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太空 神九天宫手动对接成功中国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新华社
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神九天宫手动对接成功
中国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白瑞雪 田兆运 赵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日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进行了1500多次模拟训练的43岁航天员刘旺实施的。12时38分,他开始手动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号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缓缓接近。
对接是在阳照区进行的。北京飞控中心的实时画面中,神舟九号散发着金属色光芒,以倒飞姿态靠拢天宫。
在距地球343千米处实施这个类似“倒车入库”的动作,相当于“太空穿针”,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心理稳定性。
记者从回传到北京飞控中心的视频上看到,返回舱中间座椅上的刘旺握住分别位于身体两侧的平移和姿态手柄,包裹在白色手套里的指头上下左右灵活拨动,从容而自信地操纵神舟九号缓缓靠近天宫一号。景海鹏、刘洋全神贯注监视面前的仪表参数和对接靶标。
12时48分,对接机构成功接触。12时55分,一个多小时前刚刚分开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至此,在美国、俄罗斯成功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之后,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作为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2011年11月与神舟八号的第一次对接,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升空40多个小时后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再次验证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是交会对接的两种手段,互为备份,缺一不可。”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以来,先后完整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拥有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3位航天员手拉手高举过头顶,向地面致意。他们将再次进入天宫一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根据计划,4天后的飞船撤离同样以航天员手控方式进行。到29日返回时,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使命的同时,还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24日电(记者 罗沙)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第四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执行本次下潜试验的试航员为叶聪、刘开周、杨波。7000米深度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最大设计深度。
北京时间24日4时30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团队举行了试航员出征仪式。5时,下潜试验正式开始。5时24分,潜水器布放入水,5分钟后开始注水下潜。
8时55分,“蛟龙”号下潜深度已达7005米,随后在7015米的深度第一次坐底。
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中,经4次下潜试验就突破7000米深度,说明潜水器性能稳定,海试人员水平不断提高。他说:“这支队伍是一支英雄的队伍!”
据试航员报告,目前潜水器设备一切正常,人员状态良好。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吴晶晶 崔清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目前总经费约390亿元人民币。
武平说,我们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在完成第一步任务,也就是完成神舟六号任务以后,经费一共花了200亿元人民币。我们全部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也就是到明年完成神舟十号的任务,从预算上来讲,应该也是不到200亿人民币,约190亿元人民币左右。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王玉山 田兆运) 24日17时41分,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向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7000米新纪录的3位潜航员表示祝贺和问候。
景海鹏代表神舟九号飞行乘组说:“今天,在我们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时候,喜闻蛟龙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向叶聪、刘开周、杨波3位潜航员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12时55分,航天员成功“驾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蛟龙”号潜航员在海底向神舟九号送上祝福:“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一天之内,中国同时诞生了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新华时评
9时15分“蛟龙”号成功下潜到7020米的深度;12点55分,天宫神九准确完成“太空之吻”。24日相隔不到4个小时的两项壮举,令无数人为之振奋。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的双双成功,显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雄心,令世界瞩目。
透过镜头我们看到,尽管一个是飞向地球之外,探索奥妙无穷的太空世界,一个是潜往最深的海洋,探寻深蓝之处的未知秘密,但科技工作者都有条不紊、准备充分,展示了非凡的沉着和勇气。热烈的掌声和激动的笑颜,是中国再一次证明有足够的智慧和实力,为人类开发宇宙和认识未知世界作出贡献。
蔚蓝的天空有多高远,深蓝的海洋有多深邃?这些带有科幻般的“蓝色梦想”一直吸引人类不停地追逐。尽管每次探索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但始终不曾阻挡人们前进的脚步。尤其是面向未来,日益受到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困扰的人类,更加努力“上天入海”,力求开拓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中华民族也一直朝着两种“蓝色”奋力探索。短短20年,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从刚刚起步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探索的大国。从3000米到5000米,再到7000米级海试,中国的载人深潜技术更是在不到3年内就实现了突飞猛进。累累硕果背后,是中国科技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是一代又一代科技人日益增强的“圆梦”实力。
手动对接载人航天飞船、7000米级载人深潜,已经成为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但都不是我们“上天入海”的终点线。中国要在2020年自行建立空间站,还需寻找好的科学项目,还需打下更多坚实的技术基础;要实现制造11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目标,在最深处的海底自由航行、作业,真正成为载人深潜发达国家,中国科技还需继续攻坚。
壮举的实现,令人鼓舞;未来的目标,催人奋进。各族儿女纷纷表达祝福,祝福航天员和潜航员平安凯旋,祝福中国实现更多的飞天梦、深蓝梦!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4日电
新闻推荐
看完萧红传记,一年有余,总是放不下,仿佛吃下去一千根钉子,在身体里生了锈,但我还是非要把它们一根一根吐出来不可。也曾打开电脑,时时翻滚一些胆汁,然而,到最后还是把文档关掉了,咽下去了。幸或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