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手机阅读并没有那么可怕

达州晚报 2016-10-24 00:00 大字

·叶兆言·

手机屏幕只不过是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同时又是更加数据化地演绎了人们的阅读生态。它代表着我们有可能更快地读到你想读的东西,它更方便,也更直截了当。

在今天这么一个很正式的场合,我想先聊聊一个可能不是太正经的话题,想和大家一起聊聊手机上的阅读。手机这玩意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说有就有了,悄悄地走进人类社会,成为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我离开大学以后,在出版社当过编辑,深知读者趣味的不可捉摸。对于写作者来说,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一方面,我们不知道读者想读什么,觉得自己很努力,在充分地为读者着想,实际上,更可能是盲人摸象,是想当然。我们常常会陷入到自以为是的困境中,我们盲目地生产,结果读者根本不接受那些为他们定制的产品,他们根本就不愿意理睬我们。我们的辛苦努力,最终变成了一个个笑话。另一方面,有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聪明地知道读者需要阅读什么。出版社因此可以赚钱,因此有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明知道在文学创作中,流行和时髦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东西,但是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不可能免于利益的诱惑。

回到手机阅读上,首先,我想表达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意思就是,手机阅读和吸食鸦片没有什么可比性,并不像媒体上认定的那样有害,它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很多东西都可以让人上瘾,都可以让人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其次,手机阅读并不能表明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什么本质改变,中国人有句俗话,什么人玩什么鸟,手机上确实有很多无聊信息,无聊是因为有无聊的需求,有无聊的供给。手机屏幕只不过是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同时又是更加数据化地演绎了人们的阅读生态。它代表着我们有可能更快地读到你想读的东西,它更方便,也更直截了当。

不少年轻人跟我谈起过网络小说,他们对这些小说表现出来的热情,远比阅读世界名著更大。很显然,我们已经无法避开网络时代,一位法国作家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他在手机里存了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觉得无聊时,会很随意地看上几页。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而且还相信,一定会有人用手机来阅读《红楼梦》,阅读唐诗宋词,阅读鲁迅的著作。我相信纸媒很可能会被网络所代替,电子读物最后将一统天下,但是说什么也不相信,我不相信在网络时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会没有立锥之地,不相信文学会因此就死亡了,就不存在了。我相信,如果阅读仍然是自由的,必然会有人选择更优秀的文学,如果写作仍然是自由的,必然会有人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新闻推荐

丑恶的人性之花 ——读孙德明小说《新楼的呼喊》

□雁阵读到淄博作家孙德明创作的小说《新楼的呼喊》(发表于《辽河》2015年第3期),我联想到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创作的《恶之花》。《恶之花》是一部表现西方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的诗歌艺术作品。波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