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比老年更可怕的“中年痴呆症”恐慌

成都商报 2016-09-21 00:00 大字

□成都商报评论员 徐琼

“今天吃了两顿早饭”,即便是马尔克斯,晚年也受到老年痴呆症的困扰。谢天谢地,大作家终究还是因为淋巴癌送的命。

宁得癌症也不要老年痴呆症,这是去年的奥斯卡获奖电影《依然爱丽丝》主角发出的哀鸣。朱丽安·摩尔饰演一位语言学教授,发病这年才50岁,她得了少见的早发性也就是中年痴呆症。就像“脑残”是最恶毒的网络骂词,再没有什么病比痴呆症更能恐吓人了。

比如今天是“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饶有意味的却是,一个关于“你老痴了吗”的测试在朋友圈传输,恰如时不时要返场一下的“你抑郁了吗”。相信我,真正的病人几乎没有可能在手机上玩这种游戏。健康的人们热衷于做疾病测试,恰如观众在安全的电影院中感受恐怖片的惊吓,好处是缓解了焦虑,并获得某种优越感。

勿需统计数据便可知,在朋友圈自测痴呆症的多半是中年人。还有什么人是如此多疑,分裂,一半是自嘲,一半是恐慌地怀疑着人生呢。如你我所知,记忆力减退,作为中年危机的一部分,来得自然而然,但又无法让人释怀。眼下中年似乎变得比老年更危险,内在的职业倦怠、外在的公平焦虑,再加上个人健康出现的各种小信号让人不再自信,这样的年龄,往往已有家庭或者家族中老人患病去世的亲历,甚至周围有熟人朋友英年早逝,好事很少,倒是坏消息越来越多,中年人很容易顾影自怜。

我们或多或少都耳闻甚至目睹过老年痴呆症对人的折磨。严重的智力致残,绵长的病程、不可逆转的恶性、容易走失的风险、带给患者与家人无尽的痛苦,这一切让人谈“痴”色变。这就产生了两种悖论,一方面,过半的老年性痴呆被当作只是自然衰老的结果而不是病,错失了早期医疗介入、提供帮助的机会;另一方面,随着人到中年,青春时节的好记性不再,老年痴呆症的恐慌过早地侵袭中年一代。

事实上,爱丽丝所患早发性老年痴呆症其实并不多见,一般来自家族遗传,仅占整个病患群体的6%。因此,真正的老年,以及老年痴呆症病患,才是社会需要关心的问题。就像法国电影《爱》,老男人不得不用枕头捂死自己失忆失能的妻子,如何让老年痴呆症病人与家属获得社会救济、让病人有尊严地活着或死去,才是当务之急。

据称,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是预防老痴的有效手段。不断学习、思考,对于防止大脑昏愦大为有益。诗人说,“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老年尚不言弃,中年又何必自怜。

新闻推荐

挂掌店里的骆大大

张心宏蓬莱城里画桥东头往北一拐,很多年前那里有个给骡马牲口挂掌的小买卖。掌柜的姓骆,带着一个伙计干活儿。我叫他骆大大。骆大大身材魁梧,说话声音洪亮,身高大概得有一米八多。伙计瘦小,手脚脸脖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