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厨房之名社交

陇东报 2015-10-29 20:10 大字

在中国,“吃”不仅仅是一个姿态,更是渗透在世相百态中的人生况味。而且,现代厨房早就超越了其烧煮本位功能,更不再是“家庭主妇的牢笼”,厨房也可以多姿多彩、亦梦亦幻,餐桌上可大俗可大雅,可论国事可谈风月,可攀交情可见性情,亦可在谈谈情说说菜之间将食欲与情意料理得意味深长……而如今,这种新的厨房社交模式正在应运而生。

厨房社交时代

曾经,厨房的定位是一个杂乱繁忙、烟熏火燎的地方,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烹饪带来的乐趣。在宜家今年发布的“家庭生活趋势报告”中,有一项调查是“你是否会把食物的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受访城市里,最高有35%的人选择了“是”。也因如此,由晒烹饪而起的厨房社交,正在兴起。

现在的厨房俨然成为一个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烹饪聚会、分享美味的平台,以往的“油烟之地”被推墙而倒,随之迎来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社交场所。“DIY烘焙教室”“周末厨房趴”等以厨房为场景设置的社交活动也纷纷展开,这个在许多人眼里“男人、孩童免进”的地方,性质、结构都在逐渐发生改变。如今,烹饪已从一项家务变为别样的社交活动,当招待亲朋好友的中心场所移至厨房,人们在装修、厨具等方面的要求也随着厨房的曝光度增加而提高。有格调的厨房、拿手的厨艺似乎都象征着吸引力,不论是研究了一道新菜、厨房菜鸟想学厨艺,还是合作一顿晚餐都算是个不错的“约吗”的理由,而吃,又总是让人难以拒绝的。

在这个特别的社交场所里,我们可以手起刀落、翻炒煎煮,为亲朋好友秀一番厨艺;可以举办一个怀旧、优雅的家庭型厨房派对,与朋友家人品尝美食、谈天说地。在烹饪、分享的同时,聊一聊一天的趣闻,倾诉当下生活的烦恼……相比容易冷场的咖啡厅对面座、嘈杂的应酬场面,许多备感尴尬的社交行为在这个亲密、狭小的空间里,都显得自然而然。

厨房社交打破人际关系的冷场

厨房成为社交界的新宠,大概是因为居家自带的温馨感,和食物所带来的满足感。有人说,女人之间如果没有相互进过对方的厨房,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只有获邀进入厨房,才是真正的至交密友?或许没有那么夸张,但要说厨房社交能打破人际关系的冷场,足矣。

厨房作为削弱社交尴尬的最佳场所,最大的好处,便是没那么简单粗暴。没有面对面正襟危坐“就事论事”,也不至于被“忙于手头上的事”喧宾夺主而不走心。相约厨房,食物成了最好的借口。家长里短的电视剧中,也常出现婆婆邀儿媳进厨房的场景。或许邀Ta进自家厨房、受邀进厨房“打下手”,都象征着人际关系更进了一步。在厨房中游走、做菜时的放松,加上厨具叮咚作响的伴奏,冷场的几率自然减少。若真的社交失败,好歹还有美食充当下坡台阶不是?

以美食之名会友

法国学者吉雅德曾把烹饪形容成是一项类似于写作的活动。在他看来,主妇们在厨房挥舞刀铲、炝炒煎炸或慢火细炖的过程好似某种无比浪漫的书写方式,在此过程中,美味食物的秘密被藏匿在食物背后,如同好文的奥义总隐秘地躲在文字的缝隙里一样。作为文人学者的胡子对此知之甚深:“我一直觉得,好的作家和诗人,要善于咀嚼词语内部的味道。文字、词语如同食材,码字的过程完全就是烹饪的过程。”

在以厨会友、以食会友的过程中,胡子跟阿子夫妻俩收获了无上的欢愉。“让好友吃着自己做的饭,看着他们以比平时大数倍的饭量享用着菜肴,你会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分享的喜悦。”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收获了人品。胡子坚信,通过奉献亲手烹制的食物攒来的人品最为华丽。

胡子和阿子家的厨房不大,只有3.2平米,这个只容得下一个人单独施展法术的灶头发挥着极大的社交功效。食客们聚在一起,各取所需,令这饭局承载了美妙的社交涵义。对待厨房,两人的严谨态度如同做学问,“自己动手做饭其实能带来最基本的幸福感,如果我们什么都不能改变,我至少可以动手做饭让自己开心。”在两人的熏陶下,胡子门下热衷厨味的学生毕业不到一个月就自己下厨,还把他俩请到自己租的房里去“反哺”了一顿。

在他们的厨房社交中,自然随性是主题,但他们的用心绝不随意。素来晚餐宴客的胡子为这厨房社交做足了礼仪,从选材到烹饪,再到最后的享用,每个环节都不含糊。胡子在给阿子书中的序言中写道:“这是多挥霍的一件事儿啊,在这个大多数文艺或非文艺青年厨艺都近乎于零的时代。”的确,我们的厨艺教育面临着一个史无前例的断层,这不仅是厨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观、世界观的传承,而“厨房社交”,正是一次全面的复兴。

□据《城报》

新闻推荐

韩成斌专栏 英雄不问出处

欧洲杯的舞台,总有想不到的故事。法国队三后腰一字排开:坎特、博格巴、马图伊迪,黑天墨地的肤色给人视觉上的原始冲击力。本土作战的法国队,赛前折...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以厨房之名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