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名川大科幻迷眼中的未来世界:科幻电影“预测”未来

华西都市报 2014-11-22 19:26 大字

科幻迷李简

科幻作品可以将背景设定在传统文学作品难以到达的极端之中,从而在特别极端的环境中探讨新的世界,这是其他类型作品很难做到的。

四川大学科幻协会,拥有500多名“科幻粉”,李简是其中之一。最近大热的《星际穿越》,在李简看来可谓是“诚意之作”。“科幻电影的‘写实\’,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写实\’”,他提出自己对科幻电影的看法,“科幻作品不是预言未来,而是预测未来。在人类的发展道路中,科学作品提供了很多条路线,人类可能会择其一而走,也可能一条也不走。”

《星际穿越》“诚意很足,打9分”

最近热映的《星际穿越》,李简给予了肯定答案,“诚意很足,我给九分。除了节奏的把握问题,其他都很好。”

在资深科幻迷李简看来,早年科幻电影和近年科幻电影有所不同。“早期的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往往拍摄上不会有太多特效。所以早期科幻电影往往走向了两个极端,强调宇宙的存在和强调人的存在。”

李简举例说,“比如《2001太空漫游》,它就是极度弱化人作为一个角色的存在感,强调宇宙的存在,让观众能够形象的感受到宇宙的广阔、深邃。而另一种极端方式是宇宙、未来只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舞台,人类在这个新颖舞台上演绎传统的故事,如《星球大战》。”

“由于技术的发展,近年的科幻电影,特效可以做得足够华丽,所以现在的科幻电影更偏向第二种模式,即人的存在,熟悉的故事在陌生的舞台上演出来,会让人有一种更加别样的趣味。”李简认为。

李简认为,科幻书籍同样拥有一个迷人的科幻世界。“比如罗杰·泽拉兹尼的《光明王》,在我看来算是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品,它语言风格很华丽,类似于古印度的史诗,大量充斥各种宗教用语。并且它从未明确的向读者透露故事世界的设定,只有通过读者一步一步的阅读,才能得到令人恍然大悟的答案——原来这故事是发生在一个高度发达的未来高科技的时代。”

科幻电影是另一层面的写实

对科幻迷而言,科幻作品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李简说,这种吸引力不仅独有,还超越了其他类型作品对他的吸引力。

为何科幻作品能捕获科幻迷的心?“科幻作品可以将背景设定在传统文学作品难以到达的极端设定中,从而在特别极端的环境中探讨新的世界,这是其他类型作品很难做到的。”李简说。

有观点认为,科幻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远离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题材。但在他看来并不全是如此。“科幻作品不同之处在于,它其实是另一层面上的写实。科幻电影的‘写实\’,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写实\’。它用科学的计法,让人们觉得科幻中的‘实\’将是即将到来的。”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在作品《海底两万里》中,提出过潜水艇通过海水电解制造电池,从而给潜水艇电灯供电的设想”,他举例说明,“这些在当时看来都是几近狂想的假设,在现代的应用却变得很普遍。”

李简说,科幻作品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未来,“科幻作品并不是在预言未来,而是预测未来。在人类的发展道路中,科学作品提供了很多条可以走的路途,人类可能会择其一而走,也可能一条也不走。”

人类未来会“走”出地球吗?

未来人类如何延续?这是科幻作品不变的主题。

“社会学家雷·库兹韦尔在几十年前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做技术奇点。”饱读科幻作品的李简,提出自己的理解。“他将数学函数和人类发展结合起来,认为人类的技术发展呈加速发展的状态,并通过数学推导严格的给出了几十年后人类未来的途径。

李简说,如果技术奇点理论正确的话,人类的寿命将大大增长,人口基数将大大扩张。“除非遇到极大的自然灾难或其他扩张种族的干扰,人类必将面临‘向外走\’,寻求新的适宜人居的星球,才能继续生存。”

人类社会是否会迎来技术奇点?他认为“现在的几项核心技术能不能达成突破是关键,比如材料、生物、能源等。”但如果技术没有及时突破,技术奇点将不会到来,人类未来的生存可能走不出地球。

“有过一个统计数据表明,如果要让每个人类都过上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生活的话,需要的是四个半地球的资源,这是个非常大的数字,以现在的能源供给体系是无法维持的。”他注解说,“迟早会出现全人类都缺少能源的时候,如果技术奇点不成立,人类在用完地球上绝大部分资源之后,文明可能后退到农耕时代。”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路延 实习生 杨镨玉

新闻推荐

新的想象空间

□杨帆不久前,本报记者在上海采访《星际穿越》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他毫不讳言地说:“这部电影就是像《2001太空漫游》致敬的,我喜欢那个年代的电影。”难怪,《星际穿越》里那些表现太空极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