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协调障碍

左江日报 2020-09-19 12:29 大字

一、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概念

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是德国学者Vo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代名词。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对那些有脑损伤病史,有发育障碍,有中枢性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但又不能确切地诊断为脑瘫,而将来又有可能发展成为脑瘫的危险儿,出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而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

二、中枢性协调障碍主要病因

1.出生前因素:宫内感染,宫内发育迟缓,孕妇腹部外伤,多胎妊娠、高龄妊娠,先兆流产,妊娠毒血症,胎盘原因,孕妇某些慢性疾病、妊娠用药、接触放射线。

2.出生时因素:早产、低体重,难产、分娩过程中婴儿脑部受伤,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

3.出生后因素:病理性黄疸,感染,缺氧窒息,颅内出血,惊厥。

三、中枢性协调障碍主要干预方法

1.康复训练:1~3个月:视触听刺激,头控训练,肌张力改善和异常姿势抑制。4~6个月:主动翻身、抓物、坐位训练,肌张力改善和异常姿势抑制,手口眼协调训练。7~9个月:爬、立位训练,抓物训练,听话能力和发音训练。10~12个月:独站、扶走、独走训练,听说能力训练。

2.针灸推拿治疗。

3.物理治疗:包括合理运用水、光、电、磁疗、超声波等治疗。

4.促进脑代谢药物治疗:有利于损伤的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是重要治疗方法。

5.辨证辨质内服中药治疗:可调理脏腑功能,调理体质。

四、中枢性协调障碍为何要尽早康复治疗

中枢性协调障碍通常分为极轻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其后发生脑瘫的比率分别为7%、22%、80%和100%,为防止其发展为脑瘫进行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小儿神经系统在生后6个月以内发育最快,处于迅速生长发育分化阶段,脑的代偿能力和可塑性强,患儿在6个月以内,其脑的损伤还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还没有固定,恢复能力较强,因此,治疗越早其治疗效果就越佳,6个月以内常被认为是“黄金治疗阶段”,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非常可惜。事实上,6个月以后治疗,也可取得康复效果。

新闻推荐

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日照海曲高级中学高月波日照海曲高中于2016年8月开始独立办学,作为一所新建市属普通高中,青年教师在学校中占有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