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根植于爱 王颖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爱的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
教育向美而生。一次语文课上,当我讲得正津津有味时,竟从学生小青那儿不合时宜地传来颇有声势的鼾声,让我这位一向古板的老教师勃然大怒,“给我滚出教室!你还有一点女孩子的样子吗?”看到我的决绝态度不容置疑,她极不情愿地走出了教室,但她的眼睛里掠过了一丝倔强、怨怼。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小青在我的课堂上都是安分的。我暗暗高兴,为自己能“成功”降伏她而得意。然而,等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她降到班级后几名时,我才恍然大悟,她其实是口服心不服,在用“不学你教的课”这样的傻办法来消极抵抗。我深以为憾。后来,我从小青妈妈口中得知了小青那次上课睡觉的原因。原来,小青的爸爸因在建筑工地上不慎摔伤住了院,妈妈忙于在医院照顾爸爸,10岁的小青既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弟弟,所以才会又累又困。多么坚强勇敢的孩子啊,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负,这种情况不光不能批评,相反应当受到表扬和呵护呀!我好后悔,为自己的主观武断,为自己的简单粗暴。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化之功,善莫大焉。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所谓启蒙,就是把一个人从蒙昧的状态带入到理性的状态,培育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的精神高度,而不是单纯通过知识灌输使他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变得消沉、变得缺乏灵性。
教育是心灵的唤醒。周记是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与其说学生喜欢写周记,不如说更喜欢我在周记中与他们交流。渴望得到表扬和尊重是所有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学生。当孩子表现特别棒时,除了口头表扬,我会在他们周记后面写上“你是最棒的,老师为你骄傲”的鼓励,还不忘加上一个笑脸;当孩子做错事,被老师或班干部批评后,我会及时在他们周记后面写上“加油,你会变得更好”的图文标识;当孩子有些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好好学习时,我会在他们周记后面写上“入室即静,静能生慧”的劝勉。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者的良心底线,没有爱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性。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和良知,用对教育的激情与虔诚,用拳拳赤子之心,去唤醒那一个个暂时默默沉睡着但却永远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道德的魅力,精彩而又美丽的灵魂。我想,这也许就是理想的教育吧。
每一个花骨朵都能开成花。教育是慢的艺术,有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千万急不得。犯错是成长中孩子常有的事,对于犯了小错的孩子,最好点到为止,一个眼神,一句问询,一个轻拍肩膀,即可使其明白错在何处。著名教育家斯霞曾遇到上课铃响后疯跑回来的学生依然大呼小叫喧闹不已的情形。她并未斥责,而是温和地说:“有人还没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出去,请大家赶快坐好。”接着便转身走出教室。等她面带微笑再回来时,学生们已经安静坐好了。她的暂时回避,给了学生一个缓冲的时空,让大家因为深切体验到尊重而自尊自爱,留下了一段教坛佳话。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学困生、玩劣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他们内在的动力,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要相信“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令人享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注入爱,教育才能温暖,才会有温度,才可真正称之为教育。
新闻推荐
新华社柏林8月26日电(记者刘旸)据德国《图片报》26日报道,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名誉主席、“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对现任球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