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讲述开放合作的“滁州故事”

滁州日报 2016-09-13 00:00 大字

[摘要] 讲述开放合作的“滁州故事”

本报记者王晗笑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做好发展文章,开放合作是重要一笔。

五年来,滁州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抓手、主引擎,当好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挥长江经济带沪宁合主轴节点城市地缘优势,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安徽与德国合作交流等国家和省开放合作平台;发挥园区开放合作平台作用,着力把苏滁现代产业园打造成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新标杆、中新两国合作的新典范。滁州,逐渐成为激情洋溢、活力迸发、资源集聚的开放“洼地”。

开放合作,滁州有容乃大。

五年来,滁州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奋力争当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产业招引扶持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招商引资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览滁州近五年招商引资“成绩单”,节节攀升的数字让人振奋:2011年以来,滁州市境内省外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年度到位资金,从最初的不足300亿元,一路冲破600亿元大关,总量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幅18%以上;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由200个逐年突破至400个,总数超过1500个,年均增幅14%以上。2014年,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考核中,滁州市位列全省第四,二类市中排名第一,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这是五年来滁州市对外开放丰硕成果的集中体现。一轮轮招商引资的热潮、一声声加快发展的号角,如浩荡东风劲吹皖东大地,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五年来,滁州以开放的姿态“引进来”与“走出去”,充分发挥东向发展桥头堡、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的作用,利用区位、交通、资源等综合优势,不断凸显国家级开发区产业优势,加速放大苏滁现代产业园品牌效应,坚持放大滁州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协作区、南京都市圈核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等角色效应,投资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快速提升了滁州市招商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重中之重地位,用心招商、诚心招商。建立并不断完善市级领导联系推进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制度,市县联动、平台联动、部门联动,协力推进重大项目。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政策的研究和创新,完善产业招引扶持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不断推进区域合作招商,成立了南京江北新区(滁州)合作共建园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加强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两地同城化资源共享,在汊河规划建设合作共建园区,经过双方领导多次互访交流,目前已初现端倪。积极推进央企合作。锁定一批央企,挖掘合作机会,紧密对接,持续公关,滁州市央企合作工作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位置。通过央企合作,先后收获华塑盐化、龙源风电、中电投风电等重大招商成果。

2011年以来,滁州持续开展多轮审批流程再造,实行并联审批和“一表制”服务,当场办结简易登记事项,大大地提高登记发照地时效,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帮办帮扶,竭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促使企业快投产、快竣工、快达产,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滁州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形成了思想解放、管理创新、服务规范、办事高效的“滁州速度”,获得客商的一致好评。

不懈付出收获回报满满。滁州市先后获得“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安徽省首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城市”“苏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投资潜力城市”等城市名片,不断彰显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力与魅力。目前,滁州市招商引资企业来自国内近30个省份和20多个国家或境外地区,尤其对长三角承接效应最为突出,引资份额已接近全市引资额的50%。今日的滁州,正逐步成为开放的高地、投资的热土。

(下转第六版) 

——市第六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回眸发展路 共铸新辉煌

新闻推荐

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发展新动能

本报讯(记者李渊)10月9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8月份由经信委重点调度的116个工业项目完成情况良好,战略性新兴项目投资稳中有升,但同时也存在招商签约工业项目到资率不高等问题。具体按区域划分,116个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