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以“生态标尺”升级塑料产业
□王兴海报道升级后的日照博通塑胶有限公司涂塑编织布加工车间。□记者董卿
通讯员张建锋王兴海报道
本报莒县讯莒县直面塑料产业发展新常态,用“生态标尺”规范产业绿色运行,力促塑料产业转型升级。去年,莒县塑料产业龙头乡镇刘官庄镇26家塑料自营进出口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达62.4亿美元;全年塑料产业完成总产值100亿元,实现利税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和19.1%。
“塑料制品产量已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两成以上。”刘官庄镇党委书记刘庆召告诉记者。目前,该镇各类塑料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达到2000余家,从业人员达2.5万人,已经形成了集造粒、吹塑、制袋、印刷、机械制造、中介服务于一体的“集约化产业链条”。
以塑料造粒的规范经营和清洁生产为抓手,莒县大力推行“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一体化聚集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生态化、园区化、规范化生产。
对造粒业按照“升级一批、规范一批、安置一批、转型一批”的方式进行了集中整治。2014年,日照市第一家由镇级政府投资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在刘官庄镇投入运行,该镇将污水处理厂辐射范围内相对聚集的118家造粒业户全面纳入污水治理管网,其他远离村庄、相对聚集的造粒业户,鼓励其按规划、设计和标准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等治污设施,走统一模式、标准生产的科学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该镇已投资6000多万元,累计新建污水处理厂6处,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0000立方米。
塑料传统产业已彻底由过去的家庭作坊式向工厂化、公司化转变。为引导造粒业户园区化、集聚化、标准化生产,该镇建设占地约80亩的桶料加工园区,用于安置全镇的桶料加工业户;在塑料产业聚集区和小河北村建设两个膜料加工园区,共占地约280亩,用于安置分散的大件造粒业户。
用好“生态”标尺,对用社会垃圾膜生产的业户和在村居内生产的13家业户,逐一走访下达《责令停产拆除通知书》,坚决予以取缔;对不在升级、规范范围且又不进园区的35家塑料颗粒加工业户,帮其进行产业转型,经营符合环境保护和相关规划要求的项目,实现绿色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吹塑业。一方面,激励企业提高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争取质监、环保、工商等部门的支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吹塑料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提高了新形势下吹塑接轨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镇塑料企业已有258家办理了环评,120家达到质量技术标准,26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只有接轨高端国际市场,才不会落后挨打。”4月20日,在火热的生产现场,莒县汇和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进亮告诉记者。该公司从德国引进50条巴顿菲尔德全自动生产线,10台高速注塑机,生产实现了全自动化、规模化。
“塑料产业已实现由‘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深度转型。”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说。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规模企业培育计划和亿元企业孵化计划,莒县坚持把扶持和培育大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加快结构转调和科技研发,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转型提升行动。
新闻推荐
严管出来的“自由呼吸” 我市多部门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确保碧水蓝天好空气
荣宣“吹着海风,吸一口沁人心脾的空气,每个来到荣成的游客都恨不得把这新鲜的空气带回家。”从北京来我市拍摄网络大电影的导演田宇说。在外地游客聚集的地方,像这样对荣成空气的赞叹声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