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脚料”在产业链上的“旅行” ——曹县拓展企业和农民增收新渠道纪实
一根玉米秆的作用有多大?大部分人会认为可烧锅、做饭,或者当做垃圾烧掉。而在曹县则不同,秸秆是银香伟业集团奶牛的美味佳肴,玉米皮是曹普工艺等工艺品厂的原料,玉米芯是糠醛厂的主要原料。
曹县按照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的思路,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千方百计将生产过程产生的“下脚料”变废为宝,通过不断延长的产业链条将原料“吃干榨尽”,生产逐步走向“零排放”,产品附加值也越来越高。
该县银香伟业集团引进德国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将牛粪尿加工成有机肥料,前5年无偿为签订合同农户提供有机肥。农户按照公司的指导方法种植农作物,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牛,然后形成了牛—牛粪—有机肥—农作物秸秆的有机循环。
在产业链条上培植优势,让优势越来越大。“在一个环节上是废物,经过技术研发、推广,在另一个环节上就是资源。”银香伟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田忠红如是说。在银香伟业集团,以“牛”为中心的有机大产业可带动150多个相关有机创新产业的发展。
牛奶只是产业链上的初级产品,经过科研攻关,更多的附加价值被开发出来。奶牛所产的有机牛奶精细加工销售到市场,所产的公牛犊提取血清、胸腺、胎盘素作为科研用品,犊牛肉加工成原生态犊牛肉,作为高档营养保健品销售到市场,用养殖场的牛粪来种植蘑菇,蘑菇的菇渣再加工生产有机肥,用有机肥来改良土壤,在这些土壤上种植各种粮食、牧草和中药材,中草药用于生物制药和有机牧草共同服务于公司的奶牛养殖小区,从而有效实现了再创资源可持续利用,形成了一个完全闭合的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有机循环产业链。
农产品链条延伸的背后,不仅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也为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在曹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据了解,曹县的倪集、魏湾、邵庄等10余个乡镇的农户种植牧草和玉米秸秆到银香伟业集团销售,仅秸秆一项,就使当地农民亩增收480元。“以前担心贷款、防疫、市场,只是散养几头,管理麻烦,效益也低;现在加入奶牛养殖小区,公司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提供有机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原奶。”曹县朱洪庙乡马庄村养殖户马永成说,2002年,他敢于贷款20万元养牛,看中的就是企业签订合同的安全保障。
拉伸产业链条,创造更大的附加值已成为曹县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曹县县委书记王忠想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我县多数产业是基础产业,缺乏深加工,我们必须要延伸产业链条,在发展高端产品上下功夫。”围绕这个思路,曹县立足发挥产业优势,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发展生态农业,依托丰富的优质农产品资源和大型龙头企业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村二三产业。
曹县作为 “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中国杨木加工之乡”让当地人深感自豪,殊不知当地人会把小小的“下脚料”也“不放过”。庄寨镇农民最先加工桐木拼板,精明的企业家在上下游做文章,锯末加工成中密度板,树根则加工成细木工板,从树根到树枝,从锯末到刨花全部吃干榨净,产业内部不断升级,由桐木拼板到家具配件、成套家具、工艺品。现在林木加工遍及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650家,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56家,资产总值16.5亿元,从业人员27.6万人,年加工木材600多万立方米。据统计,林业“下脚料”循环利用加工产值达30多亿元。
谈及农业的发展,曹县县长张红旗这样说:“没有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市场竞争力就难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发展,逐步培植起面向未来的农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通讯员黄贤伟记者郑华伟
新闻推荐
□王兴海报道升级后的日照博通塑胶有限公司涂塑编织布加工车间。□记者董卿通讯员张建锋王兴海报道本报莒县讯莒县直面塑料产业发展新常态,用“生态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