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开山岛上的明灯
郑晋鸣
在岛上升国旗,是在王仕花上岛后才开始建立起来的庄严仪式。王仕花在学校时,每到周一都会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升旗仪式,平常每天也都有升国旗仪式。夫妻俩一合计,开山岛也应该升国旗。开山岛虽然小,但它是祖国的领土,必须插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王继才就和王仕花选址,升旗台要选在岛上的制高点,那就定在观察哨的哨楼顶上。可是,拿什么做旗杆可难住了夫妻俩,他们先到处找能当旗杆的杆子,到处翻腾才找到两根竹竿。岛上风大,升旗台又在制高点上,旗杆首先要扛得住海风,然后是怎么才能把竹竿固定在哨楼顶上?这更是把人给难住了,他们想了好多种方法都不行。实在没办法,他们只好把国旗插在门前栏杆上。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后来,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混凝土浇筑一节铁管固定在哨楼顶上,再把旗杆插进铁管里。
一切收拾停当,已经是1986年9月30日了。
1986年10月1日国庆节,早晨5时,天刚蒙蒙亮,王继才和王仕花就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走向小岛后山。他们健步登上一层层台阶,登上哨所楼顶,只看见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喷薄而出。王继才双手高擎着五星红旗,挥舞手臂,展开国旗庄严地将旗杆插进旗杆底座,仰头看着展开的国旗,随即沙哑却响亮地高喊:“敬礼!”王仕花激动地望着国旗,个头只有一米五的她,连敬礼的姿势都显得有些别扭,但这一幕却是何等庄严神圣啊!
在开山岛上升国旗,王继才和王仕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王继才说:“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展,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
从此以后,王继才、王仕花每天都按时升国旗。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监督,但王继才和王仕花同样做得特别认真。五星红旗每天都迎着朝霞,和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同步升起。开山岛上刮风下雨是常态,台风袭来更是少不了一场狂风暴雨,遭遇风雨天,只要能站得住,走得了路,王继才都会扛起国旗去升旗,王仕花也是要一起去的。
王继才和王仕花说:“那次回家,爸和二舅也想到在岛上升国旗的事,他们知道和咱们想到一起了,非常高兴。”
有一次,岛上断粮,王继才吃了生的海贝、海螺,一夜跑几趟厕所。第二天,他照样爬起来去升旗。看着丈夫一脸憔悴,王仕花说:“今天我一个人升就行了,岛上就咱俩,少敬一回礼没人看到。”“那怎么行?”王继才艰难地坐起来,穿好衣服,摇摇晃晃地向山顶走去。
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如一盏明灯,既照来路,也照归途。进出海的船路过开山岛,都会主动鸣笛,既是和夫妻俩打招呼,更是向国旗致敬。
升旗结束后,他们开始一天里的第一次巡岛。他们来到哨所观察室内,用望远镜扫视海面一圈,看有无过往的船只,观察岛上的自动风力测试仪等一些测量仪器是否正常运行……
每天三次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记……这是在岛上每一天的生活。32年的每一天,似乎都是同一天。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相同的程序。
岛上风大,湿度大,太阳照射强烈,国旗很容易褪色、破损。在守岛的32年里,夫妻俩自己掏钱买了200多面国旗。国旗从开始的6元钱一面,到1990年的10元钱,再到2017年的45元钱,都是他们自费购买。后来,县武装部送上来一箱50面国旗。
(节选自《两个人的五星红旗:王继才与王仕花的守岛故事》,郑晋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扫描右侧二维码,观看工人日报融合报道《煎炒烹炸中透露出几多新意?来自工会劳动竞赛的观察与思考》油盐酱醋,煎炒烹炸。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