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一种新年俗
辞旧迎新岁,新年新过法。春节文化早已不再只是“吃点啥”“穿些啥”,现在的春节除了“吃穿喝”之外,又增加了“看点啥”和“玩点啥”,说明春节文化也在不断传承与发展中。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在象征团聚的春节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因为工作忙碌、路途遥远、积蓄不够、买不上票、担心家人催婚等众多理由不能不愿不想回家过年。其实,春节原本就该有多种打开方式,现在有些人特别有一些年轻人,他们主动放弃回家过年,选择自己喜欢的过年方式,给了自己一个全新看世界的机会,也给了自己的心灵一次放飞的体验。比如“反向春运”。所谓的“反向春运”就是逆春运而动,选择离开传统意义上的家,在异地在路上过年的新年俗。
“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占有重要的分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的意义不再是过去我们所理解的土生土长上的故土之家,更不必“有钱没钱也要回家过年”。“家”就是一种文化载体,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或儿女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特别是随着“一票难求”春运到来的事实,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做春运迁徙的一只候鸟,而是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过年,这就形成了一种“反向春运”的趋势,离开土生土长的故土去外界“看点啥”“玩点啥”更有新鲜感,或许更是新年俗。特别是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运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推行回空方向列车票价优惠措施,鼓励“反向春运”以后,更给“反向春运”提供了便利的现实基础。
“反向春运”不只是为了缓解春运的压力,更有文化传承上的意义。今年21岁的小马打算过年的时候到处走一走,看望一下自己在各地的朋友,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样态,品一品他们过日子的滋味,学习一下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了解一下他们如何拓展自己的事业。阿达姑娘是某房车俱乐部的成员,2020年的春节她要带上父母,伴着众多车友一起去越南旅游。阿达常说一句话:如果说现实中有遗憾,就让它消散到沿途的山山水水中吧,美景足以慰藉心灵了。在哪儿过年不是重点,只要家人在一起,在哪儿过年都是团圆。九零后女孩儿刘丽,今年春节打算在过年的时候去各处走走,做一个拍客,一则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准,二则为毕业设计积累素材。对刘丽而言,春节生活应该是丰富的,独特的,有营养的,也应该是自己最喜欢过的。
我比较赞同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祁林教授的观点,过年实际过的是一种信仰,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信仰的缺失。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春节文化中的神鬼迷信或信仰越来越淡,这是必然的。还有就是对公平正义的渴求越来越渴望,这也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在我看来,现在的春节仍是一种仪式,只是不再全是吃的仪式,更是为了一种期望,让社会公平正义早日降临中国,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春节除了消费更有一种文化在其中,这才是春节的真正内涵。过年贴春联贴门神是文化,春节挂花灯放鞭炮是文化,至于穿新衣、吃好的、小孩子拿红包也是文化。过去人们祈求的是祛病免灾风调雨顺,现在人们过年更祈求官员不要腐败多为老百姓办好事,让人民共建更应该让人民共享劳动成果。今年的“反向春运”也成为春节新年俗更有新鲜感,当然,人民更希望别把贫困农民和城市贫困群体抛弃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路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又是很残酷的,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是把文化博大精深的春节过成新时代的陋习。
新闻推荐
记者|郑萃颖编辑|1月21日上午,国内多家旅游公司及航空公司,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发布了应急预案和退改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