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建低碳新城勿入技术本位陷阱 变成“低碳居住机器”
12月7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长三角国际论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分论坛上,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醒长三角在建设低碳新城时,切勿走入“技术本位”和“逆城市化”陷阱,而应注重“人的生活”、建造成本和可复制推广性。
阿联酋阿布扎比市附近的“生态新城”马斯达尔(Masdar)在仇保兴看来是“技术本位”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这类生态新城投资高昂、技术依赖、难以复制推广。
“马斯达尔延续的是工业文明的传统思路——挑战自然,以高科技、高代价、高指标来追求零排放。是为了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而设计的城市,而不是为了人的生活更美好。”仇保兴说。
“这类城市建造维护的成本非常高昂,计划居住5万人口总成本高达220亿美元。高昂的建造成本使得某些项目根本难以进行。更大的问题是造价极高的自动汽车驾驶轨道,面对无人驾驶新技术,很快就会被淘汰。”仇保兴说,“这种城市忽略了城市改造的渐进性以及居民的自主创造能力。成为了“低碳的居住机器”而与人的行为无关。”
仇保兴也同样不认同另一类“逆城市化”的生态新城。这类思维认为只要是“城市”就代表着高碳和问题。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黄柏峪村是“逆城市化”生态新城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个号称可持续发展示范村的村落,面临着大量新建的“低碳”住宅无人愿意居住的尴尬。
“这类新城与当地建筑文化、居住习俗脱节,忽视了本地化的低碳材料和传统。当地居民对外部植入的低碳“系统”不理解不支持。”仇保兴说,““逆城市化”模式错误地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发促进城市进化到低碳发展阶段,提倡倒退到农耕社会生活方式,远离现代城市文明,是被动适应而难以持续的。
“黄柏峪村使用的合成砖头就没有考虑北方的自然环境,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一个冬天砖的硬性全部丧失,房子都变成了危房。盖了那么多房子,只有一幢房子被一个无家可归的老太太住着。”仇保兴说。
仇保兴强调,建设“生态新城”应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普通居民的利益,有创造性的规划管理过程,使其具有持续减碳的自我进化能力。紧凑、混合的城市空间与宽敞的田园相结合,设计建造适应本地气候的绿色建筑,不使用昂贵不可复制的高技术,“以人为本”是低碳生态新城的灵魂。
新闻推荐
山有山的风骨。山高人为峰,峰是有骨头的,你信么?我信。峰的骨头在哪里?在峰里,也在风里。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登上泰山,山顶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