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金智英疯了

大众日报 2019-11-28 23:53 大字

□ 韩宜桐

在人口几千万的韩国,《82年生的金智英》在短短几年卖出了100万册,可以称得上“国民小说”。如今,这本书也在中国读者中引起了共鸣。有关金智英的讨论,远远不是一个文学现象,而是一个社会现象。

如果你是一个女性,生活在东亚文化圈,你会理解金智英。每一个女性身上都有金智英的影子,女性这个标签本身意味着艰难,意味着承受——如果你在酒场上被男性同事或者上司灌过酒,如果你在校园中被男孩子霸凌而得不到公正解决,如果你有兄弟且在家庭中对重男轻女有过体会,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产后抑郁或成为母亲后在社会竞争中的劣势……这是小说中金智英的遭遇,所有女性都多少会感同身受。

实际上,作者在描述金智英的悲剧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称得上“悲剧”的事件在她身上发生。甚至,金智英可以算得上是个通俗意义上的“幸福女人”,她出生在首尔一个公务员家庭,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嫁给了一个还不错的男人,生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金智英疯了。在小说里,金智英有一位为家庭奉献一切的母亲,坚强的吴仁淑女士。母亲任劳任怨又自强不息地养育了三个儿女,帮助无能的父亲一次又一次挽救家庭的财务危机,更加反衬出金智英在当下社会的无力,只有牺牲自我,才可以争取到一点点生活的尊严——上一代女性的无奈,无法在金智英身上避免。当金智英在生育之后,不得不为了贴补家用去寻找打工机会的时候,能选择的只有冰激凌店员的岗位,而她的“前辈”告诉她一句话:“我也是上过大学的。”这让金智英母亲一生的付出变成了徒劳,她的女儿仍然要被困厄于性别不平等的泥沼中。

这个小说最让人叹惋处,在于只有受害者,而找不到具体的施害者。施害者的缺席,让疯掉的金智英找不到应该怪罪的具体对象。金智英的最大痛苦,在于全社会对女性的痛苦默许为常态,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找不到应该怪罪的人和事,这是金智英的无解,理想主义的幻灭,固然是平凡之路的真正样貌,又理性又残酷,但痛陈完毕金智英的悲剧之后,读者们也只能作壁上观,最后一哄而散,这是对金智英们的又一次不义。我们期待着金智英们不再被任何性别框架困厄,拥有更广阔更远大的世界。

《82年生的金智英》

[韩] 赵南柱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新闻推荐

朱青:新中国首位女总领事

中印关系的见证人朱青在外交部一直管南亚事务,对中国和印度的边界事务投入尤深。印度是同新中国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