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重庆小伙 亲手打造450㎡江景房
原创:一条
2016年,重庆小伙刘硕从北京回到老家,
把荒废许久90年代的老别墅,
改造成一个宜居的新家,
并主动邀请父母、奶奶同住,
还把工作室搬来家里,
尽可能多地陪伴家人。新家450平米,4层楼,
从设计到布置,刘硕全部亲力亲为,
把年轻人的审美覆盖到所有细节上:
为父母打造独立卧室,
鼓励爸妈分床睡;
为喜欢种植物的父亲,
打造上下2层的温室;
给母亲做了能看到长江的瑜伽空间……以前沉迷“欧式豪宅风”的妈妈,
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审美品味,
主动穿起了黑白灰。
刘硕说:“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跟父母住,
我和父母更像三个独立的个体,
给对方足够的自由,从容相处。”
撰文 | 潇钺重庆小哥刘硕,从幼儿园开始就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初中跟父母相处过几年后,17岁去了英国留学,学习建筑专业,每年只有暑假的几个月能回来跟父母相处。
留学回来之后,刘硕发现繁忙的父母双双退休,于是想着不如利用自己所学,造一栋可以一家人一起住的房子,多陪伴父母。
改造前VS改造后
这里就是玫瑰山庄,90年代末,刘硕和家人在这里住了7年,之后就搬到另外的地方去居住了,老房子就这么一直空关着。卧室改造前VS改造后
厨房改造前VS改造后
玫瑰山庄离长江的直线距离只有200米左右,视野宽阔,能够俯瞰长江大桥和对面整个渝中半岛。小区虽然已经相当老旧,绿植野蛮生长,但刘硕家水刷石的灰色墙面,在一群破败的房子中格外显眼。三年前,刘硕决定自己动手,亲手改造这个家。以前吃完饭每个人都逃回卧室,现在我们在客厅喝茶、聊天
改造后的房子一共4层,面积一共450平米。一楼和负一楼是公共空间,二楼分别是父母的两个卧室,顶楼是刘硕的工作室和自己的卧室。从狭窄的玄关走进房子内部,视野逐渐开阔,穿过60平米的开敞空间后就能看见一整排落地窗,不自觉地往前走,站在窗边,可以望到窗外的长江大桥、菜园坝大桥。负一楼的厨房跟餐厅全部挪到了靠江的这一面,在公共空间的任何角度都可以欣赏到江景。从一楼到负一楼,整个公共空间没有做一道隔墙,从客厅向下望就可以看到厨房一角。刘硕喜欢这种在家里一眼就能看到家人的感觉:“大家在各个角落里互不打扰,做着自己的事,也是一种无声的陪伴。”原来的老房子阴暗潮湿,每个房间都是封闭状态。重庆夏天室内温度可以达到50多度左右,即使空调开着了也没办法降温。因此,刘硕把砖混结构改成了梁、柱承重的框架结构。
“以前回到家,每个人吃完饭都逃回自己的卧室,没有人愿意待在公共空间。现在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在这里聊天、喝茶,环境更好就意味着能吸引大家到这里交流。”
刘硕和妈妈
儿子帮父母达成”分床睡“的心愿改造的时候,刘硕的母亲叮嘱二楼一定要有两个卧室。父亲睡觉有打呼的习惯,影响母亲的睡眠质量,刘硕专门做了一间小卧室,父亲回来晚了,或者休息不好的时候,两个人就分开睡。
父亲的卧室
母亲的卧室,刘硕专门做了一个直饮水源和独立水槽。早上母亲可以自己在房间里煮茶、泡咖啡、吃一点简单的早餐,省去了下楼的麻烦。因为卧室比起客厅更私密一点,她也会邀请一两个特别好的朋友,带到卧室里聊天、喝下午茶。母亲的卧室
主卧的内部给母亲做了20平米的衣帽间,里面摆满了她的衣服、包包、配饰……她在里面可以尽情打扮自己。刘硕的父亲特别喜欢养植物,已经用心钻研了6、7年,房子的西北侧做了一个两层楼的温室,里面放了大大小小二十多种植物,既解决了楼与楼间距过近的问题,又能满足父亲的兴趣爱好。天气比较晴朗的时候,温室里植物的影子还可以投射到整个公共空间里。因为父亲有长期阅读的习惯,再加上刘硕的专业书籍,家里有不少的藏书。刘硕不希望有一间孤立的客房作为书房,而是设计了一个大书架,从负一楼到一楼贯穿整个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公共空间的角落拿自己想看的书,去想去的地方看。做温室的时候,刘硕也跟父亲咨询了很多专业方面的问题,把总结出来的经验融入到植物房里面。开窗的方向、大小,都是精心计算过的,就是为了这些植物能有良好的通风和日照。温室内还配了蓄水池和喷灌系统,哪怕是父母去外地旅游几日,这些植物也能够“生活自理”,获得悉心照料。
刘硕在家里的工作室
成功改变父母的审美品味整个改造的过程中,刘硕的妈妈是一开始最难接受的人,也是改变最大的人。
刘硕说:“我妈从玫瑰山庄之前就开始自己做家里的室内设计。当时家里的颜色,我妈用的还挺大胆的,比如有一些粉绿色、粉红色、紫红色这种特别鲜艳颜色,墙纸、沙发要选装饰性特别强的,连灯具上面也要有雕花和水晶。”搬进来之后,他能明显感受到母亲一开始的失落。第一年,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跑来问他一些问题,“为什么这个房子这么空?为什么墙面全是白色?为什么做得这么简单,不能稍微花哨一点?”
居住一年多之后,母亲才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新的居住方式。刘硕觉得,母亲最大的改变是穿衣风格。“她以前穿衣服的风格非常大胆,颜色鲜明,跟她喜欢的那种室内风格特别像,住进来之后,她把原来鲜艳的衣服都收起来了,慢慢开始接受一些新的理念,觉得华丽不一定是最好的,穿衣风格更素一点,反而觉得朴实、舒服。母亲现在很注重身体健康,因为卧室有大面积的开窗是朝着长江的,她会在窗子旁边做瑜伽,或者在沙发旁边看一会儿书。她以前还喜欢打麻将,但后来搬进来之后就慢慢变得不爱打麻将了,现在一楼的麻将室变成了父亲经常在里面看书、写字的地方。温室建好后,为了达成儿子对空间的要求,特意选择了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绿叶植物,刘爸爸每天都要在里面待半小时,松一松土、浇一浇水,这里成为他最心爱的一个空间。在家上班,
父亲也热心参与儿子的工作
现在刘硕一家搬进来差不多快三年时间。因为楼层的关系,父母的生活区在二楼,刘硕平时在顶楼的办公室工作,互相之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刘硕的卧室
周一到周五,刘硕工作室的同事会到家里来一起办公,几个小伙伴一整天几乎就待在家里头。白天工作完了之后,工作室的小伙伴就跟家里人一起在楼下吃饭。刘爸爸以前有自己的公司,所以偶尔也会参与工作室的会议,跟大家讲讲他的经验,给年轻人一些指导。
刘硕和小伙伴在家里的屋顶上
刘硕觉得,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跟父母住,可能是因为两代人很多观念上的差异,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分歧,相处起来大家都会很累。其实只要耐心一点,多沟通,情况就会好起来。刘硕小时候,父母会性格会更强势一些,现在父母也退休了,三人倒更像三个独立的个体。因为房子的落成,刘硕也会跟父母之间多出来很多新话题,大家会时不时在空间里面讨论当时的一些设计,引发出对很多东西的看法。父母对的刘硕工作和生活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我比较幸运,爸妈可能是思想比较开放的两个人,他们非常愿意去接受年轻人的想法,愿意体验我们提出来的一些事情,大家住在一起没有给对方干预和控制,每个人都感觉舒适、安逸。”在一条以往采访的大部分案例中,大部分80、90后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跟父母居住,一是生活方式不同,二是审美上会有巨大差距,改造一栋房子就能改变父母的生活习惯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跟刘硕以及他的父母,一起聊了聊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相处之道:Q:你是怎么跟父母来解释你的设计的?
刘硕:一开始从概念到方案到施工图,我都是真的把我爸妈当成甲方结案的。房子修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这个房子会是什么样子。但我妈第一次走到改造后的房子里面,还是受到了很大冲击。我们住了三年之后,我妈的一些观念、审美上的取向才开始慢慢地变动。
从我母亲身上学到了一个经验,他们那一代传统的审美是根深蒂固的,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你要让他们一次接受很难,需要慢慢地改变、说服。现在爸妈在海南的度假房也是交给我做设计,说明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Q:刘爸爸、刘妈妈的生活方式有哪些改变?
刘爸爸:我觉得自己住在了刘硕的作品里。家具、墙面的颜色都是他重新选过的,老家具基本都丢掉了,碗筷、餐具、厨具,也都是刘硕重新购买的。我们不用的东西都及时收纳起来,会更注重台面的整洁,这样才能让家保持一种美感。跟以前乱糟糟的家相比,美观度确实提高了不少。刘妈妈:一开始肯定是不适应的。我的圈子里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装饰和风格,刚搬进来住的时候,很多人会问我,哎呀你们家是不是还没装修完呀?没有装吊灯屋子会不会很黑呀……后来那些不理解我儿子作品的人,我就不叫他们过来看了,只有能懂得这个屋子美的人,我才会邀请到家里做客。
以前我喜欢穿一些大牌、奢侈品,后来住进来以后,觉得过去的服装有些浮夸,还是简单、朴实的衣服更舒服,慢慢穿衣风格就改变了,连我的几个闺蜜也受我的影响,穿着更素雅了一些。Q:和爸妈相处的秘诀是什么?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年轻人?
刘硕:虽然我从小很少跟爸妈一起住,17岁又去了英国,但是彼此的感情一直很好。我爸妈是那种会给自己找乐子的父母,不会把重心放在儿女身上。平时他们自己经常出去玩,我妈每周都去健身、约姐妹喝茶,我爸会找机会跟朋友去欧洲旅游。
另一方面,这个房子的结构也帮到我们很多。房子本身有4层,生活区域相对独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空间活动,所以相处起来也很和谐,很轻松,不存在什么问题。保持适当的距离、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是我希望给到大家的建议。
部分图片来源:偏方摄影、石页工作室
原标题:33岁重庆小伙,亲手打造450㎡江景房:鼓励父母分床睡,感情更好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中印关系的见证人朱青在外交部一直管南亚事务,对中国和印度的边界事务投入尤深。印度是同新中国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