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重在担当 王 慧
担当,语出《朱子语类》:“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担当是指承担,亦指担负(任务、责任等)。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要有担当,有担当才能有作为。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不缺乏敢于担当的人,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有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第一书记”沈浩、“樵夫”廖俊波、“坚守初心”黄文秀,他们皆是忠诚履责、敢于担当的典范。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敢于担当始终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优秀品质。如今,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遇到的困难、挑战和风险空前严峻,将“担当”作为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有担当就是要高度负责,体现的是一种气魄。“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工作中能否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触及矛盾,合理解决问题,可以反映出一个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任何时候,只有把个人的利益看得淡一些,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的重一些,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正反、得失成败,才能理性地对待人生的荣辱、进退、取舍,清醒地把持住自己,在不断进取奉献中实现理想。如果一个共产党员在党和人民需要其负责之时不敢担责,或者避之不及,那就等于在战场上当了逃兵。共产党员只有坚持党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坚持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开展工作才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推进工作才不会瞻前顾后,再难的工作都能迎刃而解,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不利。
有担当就是要尽心履职,体现的是一种使命感。“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党员干部尽心履职,要做到敬业爱岗、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去工作、去奉献。而对职责范围的工作不认真负责、不努力作为,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党员干部,就没有资格做党和人民的工作。党员干部要把尽心履职的使命感作为执政为民的一种精神境界。在工作中,积极研究事业发展的趋势需求,深入思考事业发展的深层矛盾,面对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工作中的失误正视错误、敢于承担,面对各种歪风邪气敢于较真、敢抓敢管。
有担当就是要提升自我,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打铁先得自身硬”,高素质是党员干部履行好职责的基础,强烈的责任感与卓越的能力素质结合起来,才能劳有成果,干有成绩。因此,履好职、尽好责,必须首先练好内功。要勤于学习,要向书本学,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要向同行和能者学,改善业务知识体系,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效率;要善于思考,逐步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改进思维方式,提高思想水平;要善于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努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总结,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要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培养过硬的工作作风,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干起、从细节抓起,不图虚名,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把每件事情做细、做实;要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履职理念,正视权力地位,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秉公履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共产党人有大智慧、大担当。只有高度负责、尽心履职、不断提升自我,时时刻刻把“担当精神”装在心中,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习惯,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座右铭,才能忠于党,忠于人民,恪尽职守、赤诚为民,才能真正让党风好起来、政风清起来、民风正起来。
新闻推荐
记者|王静一些企业的受挫和沉寂,将会被另一些企业以补偿的方式而替代,这种此消彼长的能量守恒是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商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