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让垃圾分类成为文明生活的主基调■喻雅洁

拂晓报 2019-07-17 11:12 大字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一直以来,我国很多地方将垃圾分类简单等同于设置一个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前不见分类者,后不见分类处理者。何为“可回收物”?何为“不可回收物”?标准如此模糊,公众一度手足无措。何况,在有的地方,分好类的垃圾一上车又混同了,前端垃圾分类,末端一锅乱“炖”,谁又愿意费时费力多此一举呢?于是,拾荒者、游商这些“散兵游勇”充当了低成本的第一时间垃圾分拣者。如何实现垃圾分类的转型升级?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在全国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该法规是我国第一部垃圾分类立法。

放眼世界各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文明生活的新时尚。日本自二十世纪60年代反公害运动以来就注意垃圾分类问题,垃圾分类标准直观、灵活且符合社会公众认知习惯,由社区公益组织负责的管理和监督也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效果。挪威建立了垃圾回收的四箱分类系统,教育引导居民自觉建构垃圾分类的文明行为,还在塑料瓶上实施存款计划,鼓励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进行垃圾分类和管理。

徒法不足以自行。垃圾分类的推广尚有很多难点,诸如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资源投入不足、分类措施欠缺合理性等,进入强制时代的垃圾分类立法应当应对这些问题。

垃圾分类重在养成、贵在坚持、成在治理。作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对于垃圾分类工作不仅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全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深厚氛围。不断征求民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垃圾分类人员的培训、管理和监督,促进市民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这一日常的繁琐活动中,形成一个主动参与的社会空间。

作为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在加强对垃圾分类业务知识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真正做到对垃圾的分类处置。

小习惯透视大文明,点滴之间最能看出一个城市市民文明意识的高低。作为市民,要真正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把厨余垃圾、装修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等不同种类的进行分类,使其成为自己生活中自觉行为。

垃圾分类是时代进步的大趋势,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若能持之以恒,把其当做大事、要事来做,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广、落实,必能成为当今社会文明生活的主基调。

新闻推荐

为何“男人养家”观念出现回潮

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中两性的男人养家观念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化,即向传统回归。关于男性养家观念在社会经济变迁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