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劳动12分钟 这事不能只怪小学生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高考中,全国卷Ⅰ的作文题让劳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据《半月谈》日前报道,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
高考考卷中倡导“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现实生活中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样的对比未免有些尴尬。但仔细一想,会发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对于绝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教育都是头等大事。在物质已经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们再也没有了衣食之虞,但是在学习方面的压力却有增无减。相对于过去的孩子放学回来还要干家务,甚至干农活,现在的孩子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管。
当然,这里要厘清一个概念是,调查中所说的“劳动”,指的应该是体力劳动。显然,中国家长们普遍认为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并不重要,在这方面不需要过多的引导和训练;相反的,在劳动上多花了时间,就意味着在学习上少花了时间。没有时间劳动,又哪来的劳动能力呢?
的确,在当代社会,重体力劳动已经越来越少了。各行各业越来越多地引进机械化作业,人类越来越依靠脑力工作,而不是体力。那么,在这样的时代,强调劳动还有意义吗?或许,这才是这个话题里的真问题。
教育孩子们重视劳动,首先是培养一个人的自理自立能力。现代社会,分工再发达,一个人也必须具有足够的自理能力,才能独立生活。过去的新闻报道中不乏这样的故事,一些大学生入学后不会洗衣服,竟然把脏衣服打包寄回家,让父母洗好后再寄回来;更严重的是,有些大学生竟然因为自理能力差,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这些案例或许有些极端,却不能当成笑话看。在“包办式”教育模式下,很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堪忧,自理能力下降,由此带来自信心不足,难以适应社会,无法独立生活等问题,必须严肃面对。
此外,教育孩子们重视劳动,也是教育他们敬天惜物,懂得尊重和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小学生都会背“锄禾日当午”,但从没体会过汗流浃背的他们,真的能感同身受吗?只有了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艰辛,才能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幸福感。从没有劳动过,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劳动一下,是无法体会劳动的辛苦的。这样的人在面对体力劳动者时,往往也缺乏尊敬。
最后,教育孩子们重视劳动,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样的古训并没有过时。不过,想要让孩子们都劳动起来,关键还得让他们的父母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的乐趣。否则,孩子们可能根本没机会劳动。(土土绒)
新闻推荐
“我是你的延续,是你梦想的传承。”在父亲节来临之际,重庆渝北公安分局民警用变脸软件制作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们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