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岁“桥坚强”羞煞多少“桥脆脆”
何勇海
连日来,南方多地遭遇暴雨侵袭。位于江西省龙南县的一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石拱桥,挺过洪峰,被网友称为“桥坚强”。日前,记者从当地文保单位获悉,这座古桥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再通行机动车辆,现在已成为一座步行观光桥梁。(6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有网友表示,“五百年前的桥还能经受住这样大的洪水考验,充分印证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和工匠精神。”的确,网传视频显示,在此次暴雨中,龙南县杨村镇太平江上这座太平桥的桥面被淹,洪峰过境后,太平桥重现江面,奇迹“生还”,附近有钢筋水泥搭建的桥都被大水冲毁了,它却安然无恙。这样的桥,真乃“良心桥”。
由这座“桥坚强”不由想到一些“桥脆脆”。据报道,某一座投资近千万元、使用不到15年的桥梁,因存隐患被拆除重建,当地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和重复投资;某地一新修的慈善便民桥,由地方财政拨款5万元,修桥总费用在9万元左右,剩余款项由村民集资,在拆掉支撑桥的土方后2小时轰然垮塌……
在500岁“桥坚强”面前,这些“短命桥”及其建设者,真应该感到万分羞愧。按理说,现在的建设者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设计水平也高,建桥的工程质量,理应比“古董级”的500岁“桥坚强”更胜一筹。然而,为何一些“桥脆脆”在年纪轻轻时就垮掉呢?
500岁“桥坚强”羞煞多少“桥脆脆”?这是如今各地的道路、桥梁等建设者必须认真体味与反思的问题。无论什么时代,建设者都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搞建设。当建设者的良心脆弱,其修建的道路、桥梁、隧道、大厦等也会脆弱,想要建设出“良心桥”“放心桥”,建设者首先要修复“良心”,不然,恐怕会像一些“短命桥”的建设者那样,常被噩梦惊醒。
当建设者修出“桥坚强”,必定会青史留名。据报道,由“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眼下已有82岁高龄,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桥坚强”。茅以升老先生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建桥,建得不好还不如不建”,他为钱塘江大桥日夜奔走,“忽而愁闷,忽而开颜,有时寝食皆废”。茅以升老先生以良心造桥这种精神,不能像文物一样只存在博物馆里。
新闻推荐
近日,有媒体报道“太原小店一学校初三各班的家长在微信群中联系拍奢华毕业照、张罗谢师宴等,使很多家长不胜其烦”,引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