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办谢师宴,别误伤“谢师文化”
近日,有媒体报道“太原小店一学校初三各班的家长在微信群中联系拍奢华毕业照、张罗谢师宴等,使很多家长不胜其烦”,引发网友关注。13日,记者致电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该局称正在对此事件进行核查。(6月13日中新网)
中国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遇上“婚丧嫁娶”等重大家事,摆酒设宴,邀请一些亲朋好友相聚,原本无可厚非。然而,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掀起了一股乱摆宴席和乱发请柬的歪风;一些人借子女升学等乱发请柬、大摆宴席、广敛钱财,这种人情风的滋长和蔓延,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更与党风廉政建设格格不入。基于此,各地明确规定禁办“谢师宴”。如此语境下,山西太原一中学有家长大搞“谢师宴”,引发众多家长不满,也是一种必然。
必须厘清的是,禁“谢师宴”,并不是禁“谢师文化”,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十年寒窗中第时,不忘殷殷师生情,备下美酒和珍馐,杯盏敬师表心曲。”在这感恩惜缘的时节,谢师,成为尊师重道最朴素、也最时尚的一种方式。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孩子升学了,家长总要感谢一下老师,“谢师宴”也就应运而生,成为不是惯例的惯例,不是传统的传统。
当然,这种“谢师宴”,仅限于老师、学生及家长,与时下大操大办的“升学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吃喝在中国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而是人与人之间联系、交往的纽带之一,是人们互动、往来的一种手段。所以,吃喝在中国有着特殊意义,它成了一种媒介、一种活动方式,是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如外国人喜欢用开派对、旅游的形式交流一样。因此,与大操大办本质上不同的“谢师宴”,有着人情和文化基础,虽然没必要大力推崇倡导,适可而止就行,但也没必要大加鞭挞,更不可动辄就采取行政手段,一禁了之。
换言之,禁办“谢师宴”,别误伤“谢师文化”。教师的园丁精神,是学子们要用心咀嚼、好好传承、认真光大的精神财富。因此,为恩师摆一桌“谢师宴”,敬一杯谢师酒,唱一首祝酒歌,尊师重道的意义更深远、更厚重、更可贵,这也是教师最值得骄傲、最需要的感恩方式。当然,“谢师宴”也要摒弃商业气息和功利思维,多释放出一些人性的温情和文化的风味。
特别是,在崇尚文明和追求创新精神的当下,“谢师”还可采取新的形式和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譬如,在校园栽种“谢师树”;为老师制作特别贺卡;常去老师家里做客聊天,平常不忘问候和探望;给老师教学献计纳策,每人都留下一条优化课堂效率的建议,等等。如果社会能发自肺腑地表示对教师职业的敬重,学生能铭记教师的谆谆教诲,传承教师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就是最具有时代意义的谢师新时尚,也是教师心仪已久的“谢师文化”。汪昌莲
新闻推荐
吊金庸塞外浓烟滚滚去,中原不再起风云。大师走好别牵挂,盛世江湖无恶人。寻赵翼镇安风雨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