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给孩子“补”情商 不如父母高质量陪伴
□秦义德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火爆南京家长圈的高价情商培训班,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提出质疑,也有一些家长表示课程确有效果。培训班号称0到15岁的孩子都能学,有的课程花费达数万元,仍挡不住家长的热情。情商真能“补”?情商课怎么上?教师是否有资质?(5月20日新华网)
情商很重要基本上已是社会共识,因此情商教育从娃娃抓起也不难理解,毕竟,情感潜能挖掘如何、会不会运用情感能力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尤其是现实中确实有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乖张、脾气暴戾、经不起挫折等情商问题,那么对其进行相应的专业性指导,更是不无必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一些家长高价给孩子“补”情商,有值得肯定之处。
当前的问题是所谓的高价情商培训班,大多是资本针对市场需求而催生的产物,公共教育介入并不多,所以其专业性如何值得商榷,亦难免泥沙俱下。更主要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且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还受学校、同伴、社会等因素影响,若是把情商培养当做唱歌、跳舞、画画等技艺训练一样,终究是缘木求鱼。
其中最忌讳的是在情商培养过程中把孩子视作“病人”来看待。比如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有的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犹如小大人,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表达缓慢,但能轻易把后者和某某障碍联系起来吗?显然不能,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上天赋予的成长节奏,不能一概而论。但其中的界限难以准确把握,多数家长又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一些培训机构难免也就投其所好,简单粗暴地评判孩子的优劣,然后再不科学地去改造孩子,结果是适得其反。
正如有论者所说,“内向沉默的孩子,可能更坚韧更能吃苦;外向主动善表演的孩子,可能更投机取巧见风使舵。要用一个情商来判断优劣,进而去改造孩子,那么所谓优秀指标基本上就只能为功利型社会打造了。”因此,对于孩子的情商教育,每个家长应该理性看待,不能因“从娃娃抓起”的焦虑心态而盲从,更不能被一些概念化营销所迷惑。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笔者看来,家长与其高价给孩子“补”情商,不如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借助生活这个开放式的课堂,通过每一次有效的对话、每一件事情的良好处理,言传加身教,潜移默化地让孩子逐渐地了解自我和处理相互关系,显然比封闭式教育、人为创造的场景培训要好。不然的话,高价给孩子“补”情商很难说不是家长一种昂贵的偷懒。
新闻推荐
□记者吴玉莲程向阳文/摄几个台阶,对于健全人不算什么,对残疾人来说却是一座大山。无障碍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影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