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苹果之父李新安
李新安获得农民科学家、发明家、园艺家、“先进生产者”等光荣称号,随后被推选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回到家后,他精心挑选了4箱苹果寄给毛主席,建议将延安建成全国最著名的苹果专区。中央办公厅给他回信说:在陕北高原发展苹果是一个创举。
□ 车万军 韩志军
在洛川,只要说起苹果,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李新安。
1943年,24岁的李新安跟着向往实业救国的屈伸将军到了河南灵宝,被送往灵宝县实业家李工生的苹果园学习。面对春华秋实的果园,李新安无数次地想到贫瘠穷困的家乡,要是能让老家也栽上苹果树该多好啊。
1947年,李新安毅然拒绝了工生苹果园的高薪雇佣,冒着枪林弹雨,赶着毛驴,经过近半个月的艰险跋涉,带着他精心培育了三年的200株苹果树苗回到洛川。可是,他历尽艰辛带回来的苹果树苗却被乡亲们称为“干柴棒棒”。“啥?苹果?”祖祖辈辈都没听说过咱这千年旱塬还能种苹果?村邻们一片惊疑,都把眼睛瞪得老大。甚至李新安在前面栽树,他二叔就在后面拔树。面对各种不解和质疑,他克服重重困难,用兑换来的六亩七分地建起了洛川第一块苹果园。
1951年,李新安的果园开始零星挂果,他无比惊喜地发现,洛川的苹果比河南灵宝的口味要好得多。李新安更有干劲了。白天,烈日炎炎下他吃着冷馍喝着冷水弯腰曲背地管理果树;晚上,虽然累得腰酸背疼,但还是照旧研究果树培育书籍,瞌睡得不行了,就用冷水洗洗头再继续看书。妻子责备说:“地里干了一天活,晌午饭也不吃,你还要命不要?”说着就一口气把油灯吹灭。但妻子一觉醒来后,发现他还在读呀写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秋,李新安的苹果树大量结果,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全村子乃至周围村子的乡民都纷纷来参观。后来的日子,不管县城的南塬北塬,只要逢集过会,只要有人流聚集,都会看到李新安牵着毛驴驮着苹果和树苗子的身影。他走乡串村动员大家栽果树,耐心地传授务果技术,不仅想让自己的村子富起来,更想让所有的洛川百姓尝到甜头。
1956年10月的《延安报》发表了李新安《苹果与幸福》的宣传文章。李新安和他的苹果园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他的指导下,全县兴起办果园的热潮,先后有50个村子建起果园,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县”。这一件件敢为人先的“创举”,使李新安获得农民科学家、发明家、园艺家、“先进生产者”等光荣称号,随后他被推选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回到家后,他精心挑选了4箱苹果寄给毛主席,建议将延安建成全国最著名的苹果专区。中央办公厅给他回信说:在陕北高原发展苹果是一个创举,勉励他今后继续努力。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洛川苹果开始在国内声名鹊起。可是,正当洛川苹果一路高歌之时,洛川苹果的奠基人李新安却因积劳成疾,于1983年5月2日溘然长逝。临终前,他满含愧疚地对家人说“我没给儿孙留下个啥!”但他给洛川22万人民留下的却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苹果产业。
经过几代洛川人的不懈努力,近年洛川苹果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万亩,2017年全县苹果总产量89.5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洛川苹果”品牌价值更是达到72.88亿元。如今的洛川,春天一塬花,秋天一塬果,堪称世界最大最美的花果园。有一首诗这样赞美洛川:“金粉漫施悦人颜,食后流涎仍觉甜,借问珍果何处有,神工点缀洛川塬!”在这里,笔者想把这首诗的后两句改动一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苹果之父知是谁?众口一词李新安!”
选送单位:延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新闻推荐
从道光至民国近一百年间,潍县诗人依然层出不穷。这一时期的清代诗人主要有王象瑜、丁善宝、张昭潜、宋书升、张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