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进校园引发乱象 家长和学校激辩如何管理 是全面禁用还是分类规范校园手机困境
7月底,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案,禁止初中以下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法案在9月开学后立即执行。此举引发不少中国网友的关注,立法禁止手机入中小学校园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智能手机在校园里的使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对待“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抵制的态度,既有让学生上交手机的柔和管理办法,也有销毁手机的激进措施。然而,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办法,手机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
[乱象]
手机攀比,手机沉迷,手机作弊……
“开学后,孩子一直说要买台手机,我很犹豫到底该不该买。”长沙市一名初二学生家长黄女士告诉记者,如今的智能手机不光只是通信工具,还具备拍照、上网、社交、游戏功能,这让黄女士非常担忧。
“手机攀比”之风也在校园里弥漫。“之前给孩子买的是小米手机,后来孩子说别人都用‘苹果\’,为了不让他有自卑心理,我把自己的苹果手机给了他。”家长周旻说。
“我一直不同意给孩子买手机,结果他拿零用钱租手机,已经被我发现了好多次。”一位家长非常苦恼。
上课玩、下课玩、自习玩,散步玩、吃饭玩、睡觉玩……“学生对手机越来越依恋,只要有机会就偷偷地玩,老师防不胜防。”珠海市一位中学老师张琼说,过度沉迷于手机,不仅对视力不好,还消耗精力,虚度学习时光。
手机里各种App应有尽有,部分学生不仅写作业用手机上网搜索答案,就连考试也用手机作弊。更让人担忧的是,黄色短信、淫秽小说、色情视频、暴力游戏在手机里“无限制”传播,成了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不健康内容的主要渠道。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干扰了校园、课堂秩序。”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校长叶双秋说。
[困境]
是否没收?如何严查?怎么保管……
很多家长抱怨,作为父母很难断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念想,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来妥善管理呢?
学校也是“有苦难言”。
长沙市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部分中小学都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孩子自觉上交手机。“有的学生上交一台假手机,把真手机留在身边使用。学校能用的方法无非是突击检查,一旦发现没收代管,但学生私自带手机的情况还是屡禁不绝。”
学校管理手机的探索之下,一些扎眼新闻也屡屡出现。比如有学校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结果误伤周边居民不能打电话;某中学要求如果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上交,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结果引来一边倒的谴责,甚至遭到家长索赔……
“还有学生和家长搬出‘物权法\’,控诉学校无权剥夺手机的使用权。”长沙市一名中学班主任说。
多位受访中学教师指出,从执行上来说,学校每天对学生进出学校都进行检查不现实,易引发冲突。而且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保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由谁承担,都是面临的难点,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
“为了安全起见,一些学校虽然明面上‘禁机\’,实际上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孩子不太过分就行。”长沙市一名中学班主任孙老师说。
[交锋]
立法全面禁用VS按年龄分类规范
不少家长指出,网吧里电脑上网对未成年人尚且有绿色网络、年龄等法律限制,而智能手机上网却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应鼓励研发有通讯功能、学习资源的“学生手机”,通过内容筛查、功能限制、时间限制等防止孩子沉迷,给网络不良信息加上一层“过滤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用法治思维建设现代学校管理章程,让学校有一个可以参照执行的法理依据,或许值得借鉴。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认为,禁带手机只能治标,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才是根本。对于在互联网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应该加强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让他们具备更强的辨别力、自制力,学会自我管理,将手机变成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益工具。
“对于手机在校园的规范化管理,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类规范。比如小学生和初中生自律性较差,可以禁止带手机;高中生和大学生自律性较强,有社交需要,可以分时段使用。同时也要注意‘有堵有疏\’,比如开设信息课、校园网吧等,给予信息时代下的孩子正常接触网络的渠道。”叶双秋说。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等报道)[相关链接]
从幼儿园到初中休息时间也不行
法国立法全面封杀手机进校园
从9月开始,法国一条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新法令正式实施。
这份法案在今年8月底由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其中规定,除残障学生特殊需要、校外活动或教学目的外,3岁至15岁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得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及智能手表等可联网通信设备,即使是休息时间也不例外,高中学生可自愿执行全部或部分禁令。该法令还为学校限定使用手机的场所及没收手机等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法国参议员斯特凡娜·皮耶努瓦尔表示,手机是干扰教学纪律的重要因素,长期使用手机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据了解,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
[延伸阅读]
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明确了
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什么样的行为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与一般网络使用的区别在哪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比例接近10%。陆林表示,网络成瘾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有关,临床治疗过度依赖网络的青少年焦虑、抑郁、多动症时,会按照相关治疗规范进行。一般而言,这些心理疾病得到改善后,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问题也会得到明显改善。(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C106公交线路起点:会展中心终点:飞机场站点设置:会展中心—兴业王府大街—荣安大厦—农行日照分行—海事局—开发区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