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8人写材料是政绩观有问题
黎青 作
□丁慎毅
标题要合辙押韵、对仗工整,最好再造几个新词来突出“亮点”;过去的工作现在拿来说,或者“将来时”变“完成时”,反正成绩不够,材料来凑;几段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却要写成长篇大论,搞出个“一二三四”……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工作材料套路化严重,“长、空、旧、虚”等现象仍较普遍。其中,在西部一个35人的小单位,竟然安排了8个人专门负责写材料,有的时候为了一个词,8个人能商量好几个小时。(9月26日《半月谈》)
材料出政绩造成了公共财政的浪费。本来完全可以谁汇报谁写材料,却要拿出专人来写,本来可以由一两个人负责写材料,却要扩大成一个班子来写,仔细算算,所费不菲。
“一个单位8人写材料”,归根结底是“材料出政绩”所致。上级部门不能够深入基层看实绩,把材料作为衡量和考核下级工作的依据,就会导致下级把精力花费在包装材料上。
材料出政绩误导了政府决策。有些材料,工作八字没一撇的,却说已经构建了宏伟蓝图。项目刚达成意向的,却说正准备试运行。环保治理短板多多,却说环境优美,多年不来的鸟儿都来了。农民被拖欠的工资还没拿到手,却说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如果哪个上级领导表示一定要来看看现场,说不定又会有给荒山刷绿漆、农民给政府送锦旗等造假行为。
所以,对材料出政绩的现象,要当做一次责任事故来对待。“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杜绝材料出政绩,就必须釜底抽薪,让热衷于此的单位和个人不仅不能从中得到好处,还要为之付出代价。为这个代价买单的,不仅仅是写材料的人,更要是要求写材料的领导干部,是靠材料出政绩的单位部门。坚决让他们搞形象工程捞不到政绩却落下处分,抓面子工程谋不到位子却丢了岗位。
新闻推荐
■链接王石:我为什么是褚时健的粉丝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