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醒苏州!一个会前“暖场”视频 何以深深触动苏城干部?
上个周二,7月的最后一天,在苏州市委大院的12号楼里,一个规模不算大、看似寻常的会议,其传递出的非常信号,却料将在未来的时段里,深刻地改变到不少苏州干部的“状态”。
这种改变,或许从会议现场的一个细节里,已经露出一点端倪。
这是一个落实“三项机制”(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工作推进会,意在激励苏州干部在新时代提振精气神,拿出新担当和新作为。而要解决各级干部心态层面的动力问题,如何“走心”,是个关键。
为此,市委组织部下了大功夫。提前一个多月,就调集了苏城报社、电视台的精锐力量,漏夜撰稿,烈日采访,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一部配合会议的专题片。
一位熟悉会议组织工作的朋友告诉“苏州圆桌”(微信ID: suzhouyuanzhuo),为了一个会前的“暖场”短片,如此阵仗地投入,并不多见。而参与制作的记者,一头扎进之后,也恍然明白,这不是一部寻常的片子——
一段带“电”的视频
“你基础差,经济差,你这个地方搞不起来,人家看不起的呀!”
“我要干,我要提脑袋干,我绝不回头的!”
“天蒙蒙亮,四点多我们就上工地了,晚上一直要干到十点多…… 当时参与这个保税区建设的同志,都是不分白天黑夜的,纯粹是一种精神激励着”
“拆开笔记本电脑,数着零件摸索“产业链”招商”
“不等不靠,一穷二白的昆山,照样自筹资金办开发区”
……
短片中,当满头白发、但依然精神矍铄的秦振华、吴克铨等一批苏州改革开放的前辈“闯将”们现身说法;当一句句热血沸腾的话语,从视频中迸发而出;当一幕幕热火朝天、奋勇争先的劳动场面一一回放……那一刻的会场,与会官员们都齐刷刷地抬起头,专注地盯着墙上的视频,目不转睛,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属于苏州的、激情燃烧的年代。
“有种被“电”到了的感觉!”一位参会的官员后来向圆桌观察员坦言,短片中一些看似泛黄的画面、场景,其实时间上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心理上似乎已经产生了些许距离,“所以那一瞬间,很多记忆和情绪,好像重新被唤醒和调动了起来!”
这样的刺激和触动,就其发力点,或许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则,是来自于苏州 “三大法宝”的历史能量——
凭着“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六字“张家港精神”,一块苏南的“边角料”“荒沙洲”,完成了一次逆袭,以惊人的“张家港速度”,建起了国内首个内河型保税区,“拼”出一个富裕文明的明星城市;
靠着“敢想、敢当、敢为”的一股子劲,“不等、不靠、不要”的昆山人,自筹资金,办起全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闯”出一条惊世的“昆山之路”,硬是将那个曾经在苏州排名垫底的“小六子”农业县——昆山,带到了如今连续13年稳坐全国“百强县”头把交椅的巅峰之上;
还有苏州工业园区,在当年城东那片“烂地泥塘路草荒”的低洼田里,铁律一般地坚守“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工业后商业”的开发信条,焕然崛起一座当今排名第一的“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其淬炼出的“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至今依然被无数“粉丝”视为新城开发的圭臬。
这“三大法宝”,每一个都是荡气回肠的励志故事,刻录着苏州改革开放40年来一路的艰辛与荣耀。个中的压力与汗水,不光对于当年的参与者、见证者来说刻骨铭心,其实,对于当下许多80后、90后的年轻后来者而言,同样是够“燃”的一段传奇。
譬如在近期的多次基层采访中,圆桌观察员意外地了解到,一本七、八年前出版的、名叫《炫风》的报告文学,眼下正在不少80后的基层年轻干部群中被热读追捧。
在这本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先生撰写的“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中,作者解剖了全国9个城市的案例,光来自苏州的就占到了4个(苏州、昆山、常熟、张家港),鲜活地纪录了“热血创业”时代的苏州发展故事,以及一大批苏州改革开放先锋闯将们的历史风云。
“在那个审批难的年代,为了拿到批复,昆山人一趟一趟,光南京整整就跑了102趟。”“在那个火热的夏天,我们的小面包车没空调,就在车厢里铺上厚厚的一层报纸,开一段路就下来给报纸上浇一桶水,靠这个土办法降温。”……那些并不遥远的历史细节,从字里行间穿透而出的精气神,虽时隔十数年,至今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澎湃,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或许正是因为能激起这种跨时代的共鸣与传承,苏州的“三大法宝”,也一直被视为这座城市源于精神深处的一个“传家宝”。
而当下,当我们重温这一“传家宝”的时候,之所以还有种特别的“触痛”之感,或许还来源于对现实的忧思与期许。
从“三大法宝”到“三项机制”
不可否认,现实中还存在少数干部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每年上几个项目,不求创新突破,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个别干部面对深水区的改革难题,不去想办法、只会说不行;开会议事,争论较真的少了,躲着不吭声的多了;还有的干部懒政怠政,习惯当“二传手”,不愿亲力亲为,善做“清谈客”,热衷“打太极”,缺少了当年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魄力。
对此,苏州的决策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认识。
就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全会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严正指出,“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精气神不足,有的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对于这种不良苗头,决策层传递的信号十分鲜明,那就是露头就打,坚决遏止!
此次召开的落实“三项机制”推进会,就是从制度层面和实施环节上,全力提振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强调“大胆用、精准容、果断调”。尤其在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办法中,明确列出包括单位改革不力、环保不力、安全生产不力等23种情形下,相关领导将被“下课”调整的硬规定,推动“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
苏州,再勇敢一点
事在人为。40年改革开放的来路,清晰告诉我们,今日苏州的地位与口碑,完全是靠苏州人自己干出来的!
在中国城市的版图里,苏州,历来是个不可思议的存在。在包括经济总量、综合竞争力等各类城市排行榜的前10名中,作为“常任”级的打榜城市,对比左右一众的巨头,苏州往往是那个唯一的地级市、那个唯一没有机场的城市、那个没有任何特殊资源的城市;
在各地官员的群像里,“苏州干部”,又历来是个辨识度极高的群体。这里的干部, “有精气神、干精细活”,务实高效。以致不少在此工作过的领导干部,先后都留下一个“共识”:苏州其实没什么资源,它的最大的一个资源,便是政府的服务和干部的干劲!
记得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东行,当来到东方世界的“人间天堂”苏州时,他给这座城市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惊叹“苏州城漂亮得惊人。”
我们都记住了这个点赞,而事实上,这位周游世界、见多识广的旅行家,还给苏州人留下了另有一句肺腑的“跟帖”——
“如果他们的勇敢和他们的机智一样优越,那么……”
那么什么?机智的马可?波罗没说,或许是顾虑到自己的想象力,但他已经点出了苏州的巨大潜力。
此刻,站在年届“不惑”的改革开放新起点上,我们有请苏州,再“勇敢”一点,释出你的更大潜力来!
服!老一辈的苏州改革者们,虽然头发白了,但那股精气神,一点没变,还是那么“燃”!
(原题为《刺醒苏州!一个会前“暖场”视频,何以深深触动苏城干部?》)
新闻推荐
7月23日,系统修改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城中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办理306笔业务,努力做到税务机构改革推进一步,纳税人和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