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期望寿命82.15岁接近发达国家 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本报讯《北京市2017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以下简称健康白皮书)于2018年7月11日出版发行。白皮书显示,北京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继续好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概率有所下降。中小学生体质水平整体上升,视力不良增长趋势得到遏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增长,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仍是健康的主要威胁。病媒生物密度有所上升,媒介传染病风险增加。
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2.15岁,比2016年增加0.12岁,继续处于国内前列,与世界排名靠前的日本(83.4岁)、中国香港(82.8岁)和瑞士(82.3岁)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水平接近;5岁以下户籍儿童死亡率为2.64‰,比2016年下降1.1%;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5.68/10万,比2016年下降31.9%。2017年北京市30~70岁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概率为10.8%,比2016年下降0.92%。与世界相关国家相比,该指标已处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专家分析,北京市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医疗卫生、空气质量、食品、饮用水等保障水平不断增强,是居民期望寿命继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居民期望寿命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将逐渐进入平台期,增长趋势会减慢。
2016至2017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与上学年度基本持平。从近9年的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趋势分析结果可见,我市连续4年呈现下降趋势,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初见成效。
白皮书显示,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与2016年相同,共占全部死亡的71.7%。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了3.6%,心脏病死亡率上升了5.2%,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2.4%。
2016年北京市25岁及以上户籍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为224.45/10万,比2015年上升4.1%;户籍居民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病率为367.91/10万,比2015年上升3.4%。
专家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比例增加,慢性病造成的健康危害在今后数年还会显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仍然是当务之急。
2017年北京市平均蚊密度值为1.47,比2016年上升了15.7%;平均蝇密度值为5.41,比上年增加了26.7%;平均蟑螂密度值和鼠密度值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7.8%和7.2%。
近年来全球虫媒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流行区域不断扩展,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数据显示虫媒传染病病例数占所有传染病的17%。中国气象局《2017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多,这可能是去年北京市蚊蝇密度增高的自然原因。(魏文)
新闻推荐
——读杨碧薇《华服》□高海平她在诗域的拓展上是开放的,甚至是放荡不羁的!这是我读了杨碧薇诗集《坐在对面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