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给落选者的信”,温度教育的品位与格调
近日,清华大学2018年领军人才选拔、自主招生、自强计划、浙江“三位一体”、上海“领军计划”的初试结果已经出炉并开放查询,复试将于6月16日-17日在清华大学校内举行。对于“暂时止步的同学”,清华招办发出一封信,暖心约定“清华园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6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清华给落选者的信”让我们见识了一所百年名校的格调与品位——尽管落选的考生或许会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但他们并非“无关紧要”的人;每一个为梦想拼搏过的考生,都值得尊重与敬畏。
演员陈道明有句话是说舞台,也是说人生,“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是,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在一个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社会中,成功者“一俊遮百丑”,失利者被标签化、污名化,他们之前的种种努力与付出被漠视。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不仅加剧了全社会的浮躁与功利、冷漠与焦虑,也让失利者承受了“二次伤害”。
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些温暖的文字,“人生的路口有很多”“未来的选择还有很多”“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短暂阶段”……在价值实现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尽管名校的光环效应具有符号资本的功能,能够让毕业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青睐,但是那种指望吃老本、指望消费昔日荣光的做法,终究难以长久。不因成功冲昏头脑、不因失败一蹶不振,始终在平凡的世界里脚踏实地,让人生更有品质、更加出彩,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姿态。
只要无悔地奋斗过,只要自强不息地努力过,一次的失利并不代表一切。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清华给落选者的信”不仅传递出学校“综合评价、多元择优、因材施招、促进公平”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追求,也彰显了学校的善意与温情。 (杨朝清)
新闻推荐
今天(6月15日)上午,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浙江国税地税机构正式合并。今年3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