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春社,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愁

成都晚报 2018-03-28 10:17 大字

◎殷明辉(诗人)

“春社”湮没已久,现除了少数研究民俗的学者偶尔提及外,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在过去,春社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唐诗宋词中描写春社场景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唐代张籍《吴楚歌词》:“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咏春社之诗,量多而质优,他以春社为题目的诗作非止一首。其《社饮》诗中 “先醉后醒惊老惫”;《代邻家子作》诗中的“社日淋漓酒满衣”和“扶得吾翁烂醉归”等,皆是诗人即兴即景,神来意到之作。至于宋词中描写春社的作品亦复不少,其最著名者,如史达祖的咏燕词《双双燕》首句便直接提到了与春社相关的情节,其词云:“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春社乃是源自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商代及西周时期,原系一个男女幽会的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社”是土地之神。在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人们对土地十分崇拜,每年都要举行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先民将土地人格化,于是就诞生了“社神”,祭礼社神的日子就叫“社日”,一年两次。春天举行的谓之“春社”,秋天举行的谓之“秋社”。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春社多在春分后的戊日进行。春社这一天,人们聚集在社庙,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有社酒、社肉、社饭、社面、社糕、社粥等,在祭祀完毕后,把食物给大家分享。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期,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然此后又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定为二月二日,俗称“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变,其祭祀为国家祀典,在社稷坛举行,极为隆重。关于春社的兴衰过程,有学者将其归结为“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现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庙即是社日祭社时的遗存。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祭社的祭祀对象除了土地神之外,还有五谷之神(即“稷”)。在先秦时,春社时间较长,春季时,对于土地的祭祀,都可以称之为春社。当时的春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主要用来祭祀土地和祖先,另一部分则是更重视娱乐的春嬉(又称桑社、桑林、春台等),关于春社的兴衰过程,有学者将其归结为“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社戏”又称社火,为南宋遗风。在直隶、霍州、汾西、荆州等地区的民间,在春社期间还会根据村落大小,凑钱演社戏。而在山西临汾,则要举办香火会,扮社火的活动。社戏不仅在大陆流行,在宝岛台湾亦然,而当地原住民,也有春社时张灯结彩,演社戏,给土地神过生日的风俗。鲁迅先生便写过一篇名为《社戏》的文章,记叙他在童年时期,在家乡绍兴过“春社”,观看演“社戏”的情景。

元朝时,自然崇拜和村社制度遭受到许多破坏,民间的春社活动由此开始趋向衰落,使其在中国整个节日文化体系中及社会生活中之地位和影响力大大下降。而在北方,春社渐渐与二月二“青龙节”结合;而在南方则与土地庙、城隍庙结合。连带原先社日的一些禁忌,也被归入二月二“青龙节”了。

在古代,春社的作用与意义首先表现在官府“宣示管辖权”方面,官吏代表朝廷宣示对一方土地和民众的管辖权;其次为“宣政教化”,春社是官府发布规章、推行教化的重要场所;据《周礼》载:“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法。”此外,春社还起着“娱乐睦族”的作用。秦汉以后的春社以娱乐为主,祭神为辅;春社的集体宴饮游乐,不仅仅是个人辛勤劳作之后的一种休闲调节,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乡里亲族间的团结和睦,从而巩固和维持着乡里间的治安秩序;再就是 “指导农时”。如成书于北魏时期的农书巨著《齐民要术》载:“菘,以社前二十日种之;葵,社前三十日种之。”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亦有“春社日宜种石榴、山药、黄瓜、甘蔗”的记载。

新闻推荐

驾考科目一教学将全用远程网络方式?交通部澄清

近日,网上流传很多4月之后要上网学习40小时才能考科目一的消息,有网友表示疑问。交通部近日在其官网答网友问时指出,网络帖子所述4月1日起理论教学全部采用远程网络方式为不实消息。交通部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