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边杀敌边写小说的儒将 访萧克之子萧星华

广安日报 2017-07-12 03:45 大字

□新华社记者李宣良王经国

“我是参加工作以后,通过阅读父亲的回忆录,才清楚父亲当年的经历。”萧克的儿子萧星华说。

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萧星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讲述了萧克在抗战中那些激荡人心的故事。

1937年9月初,华北战局危急,八路军不待改编就绪,就开始相继誓师出征。时任120师副师长的萧克随周恩来、彭德怀等,前往太原抗战前线。

1938年2月下旬,日伪军1万多人向晋西北大举进攻,当时在晋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这时,120师主力正在同蒲路北段进行破击战,配合国民党第二战区反攻太原、石家庄的行动。在敌人向根据地进攻的情况下,120师立即回师迎敌。

“敌人来势很猛,连续占领晋西北根据地的7座县城,压迫部队西渡黄河。”萧星华说,120师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敌分散深入以后,集中兵力进行反击,将7座县城全部光复。

“在与日军的作战中,父亲还摸索出以打夜战来对付敌人强大火力的办法。”萧星华说,三井之战中,敌人是一个大队加炮兵中队及工兵,父亲率717团在三井附近待机,由午后待至午夜后才攻击,拂晓将敌全部击溃。

在晋西北工作初期,萧克还与当地国民党商谈国共合作和抗战大局。

“抗战期间,父亲还曾给国民党军队讲过游击战争。”萧星华说,萧克十分注重团结国民党军,利用各种机会去宣传共同抗日的重大意义。

当时,阎锡山的骑兵军驻在山西静乐一带,萧克十分注意团结他们,有时还主动帮助他们补充兵员。一次,骑兵军军长集合军官请萧克讲话,萧克就着重宣讲了要团结御侮、共同抗战。

通过萧克和战友们的积极努力,到1937年底,晋西北根据地县以下的共产党组织都建立起来了,还普遍成立了工、农、青、妇、儿童等群众组织。部队也有很大的发展,为在晋西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在几十年艰苦的征战历程中,萧克不忘学习、笔耕不辍。“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每天工作都到一两点,直到七八十岁都这样。离休后,他把回忆录写完了,《萧克诗稿》也编辑出版了。”

即使是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萧克依然坚持学习和写作。“《浴血罗霄》这本书,就是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抽时间写的。”萧星华说,“那时候纸很少,有什么破纸都用,有时敌机来了就躲到防空洞里写。”

“父亲对党的事业非常忠诚,也教育我们时刻要忠于党、忠于人民。”萧星华说。

“回顾起几十年的战斗历程,父亲曾感慨,红军之所以能艰难困苦而不溃散,关键是有党的领导,有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育的为民族解放英雄奋斗的革命精神。”萧星华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直至一个人,没有一点精神不行。要振兴中华,精神一定要振奋。”

新闻推荐

让“小苗木”长成“脱贫大树” 记贵州省岑巩县苗木“土专家”胡有木

记贵州省岑巩县苗木“土专家”胡有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