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福建:端午节记忆

安徽商报 2017-05-25 11:00 大字

端午节在我的记忆就是粽子的香味。在粮食欠缺的年代,粽子并不是过日子的必需品,是民间节日的标志而已,应该算是生活的点缀。吃粽子也就有了节日的喜悦,端午节前一天,往往要去上学的时候,就把粽叶拿起又放下,或者浸在清水里,用手摩挲着。中午放学的时候,一出教室就直奔家里,还没到家,竹叶的清香已经在屋檐下飘荡,猴急地解开一个,咬一口,糯米掺和着粽叶的香味在舌尖舞蹈,弥漫在口腔里,顺着喉管欢快而去。连平时不喜欢吃的萝卜丝,因为夹在粽里,也吃出了不同凡响的味道。

端午节于我的记忆还有插艾草、吃午时菜、洗午时水等等。到了端午节,姐姐的任务就是从田间地头拔几棵艾草,连同竹枝等捆成一小扎,到了中午11点后,也就是午时,把这些艾草悬挂在大门的门楣上,寓为辟邪。这艾草是一定要在吃饭前就挂上去的,简单的动作,我们却有神圣的感觉。如今在县城,依然有挂艾草的习惯,但艾草已经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商家把艾草扎成一小札一小札,两三块钱的事情,简单方便,但多少也有点偷工减料的感觉。吃午时菜则是把几种青菜放在一块煮,或者分开煮然后装成拼盘,大部分是六种,菜做好了,大人就站在门口,大呼小叫,把孩子招呼回家。没有特殊的情况,全家人是要坐在一起吃饭,有点过年的仪式感,其中有什么含义,不得而知。至于洗午时水,则有说法。小时候,吃完午时菜,大人会一改往常的做法,催促孩子到河里游泳,在我老家,端午节开始游泳,立秋日禁止再到河里游泳,类似于今天的休渔、复渔。大人们还说,端午节不游泳会变牛的,这可把我们吓了一跳。吃完午时菜,就邀约着往河里奔,把自己砸进清凉的河水。即使遇到下雨天,也要在家里打一盆水,用毛巾上上下下擦遍,担心遗漏了哪个角落。小时候以为瘦弱,我胳膊和腿的毛特别多,曾有人和我开玩笑,说我端午节没洗午时水,要变成牛了,这让我担心了好长一段时间,生怕哪天醒来头上长出个牛角。几年后,才知道是被人哄了,我不是恼怒,而是如释重负。如今到了端午节,洗午时水的程序就忽略了,最多也是擦把脸,有些民俗已经悄然走远。

赛龙舟则是距离之外的一种热闹庆典,大多是和在水边生活的人关系密切,以前在乡村,是看不到赛龙舟的,它的前世只有媒体和文化人在絮絮叨叨。到后来,看到赛龙舟你追我赶的热烈场面,禁不住激情澎湃。端午节的记忆,浓浓淡淡,温暖着岁月。

黄荣才(福建 和平)

新闻推荐

我国首款支持全球信号的最小北斗芯片亮相

新华社上海5月24日电(记者李国利刘雪)我国首款支持全球信号的最小北斗多模芯片,24日亮相第八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业内专家称,国产芯片的迭代发展将使北斗应用加速步入“物联网时代”。这款名为“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