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出国留学如何算经济账?

泰安日报 2017-04-18 10:10 大字
 

□张倩/文 石帆/图

近日,一则“花400万元留学,回本不知何年”的消息,引发了网友热议。留学生吴凯在美国留学8年,曾铁了心要留在美国,最终他却选择了回国。“我在美国8年花了400万元,我什么时候能挣到400万元?”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那些打算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更理性一些。(据《广州日报》)

花费400万元出国求学,却“回本”无望。吴凯的留学经历与心路历程,其实颇具代表性,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留学“投入产出比”的讨论。留学是不是一个赔本的买卖?留学价值能不能以薪资衡量?是不是还要继续送孩子出国?

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 留学“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以前收入不高,普通人要出国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留学规模持续扩大,出国留学人数稳步增长,出国留学已形成一种“小气候”。

数据显示,从1978年至2007年,我国累计留学出国人数为121.2万人,而到了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04.21万人。随着出国留学规模持续扩大,人数持续增多,“留学赤字”现象明显改观,从1978年至2007年,累计留学回国人数32万人,回流率仅26.4%;到2015年底,留学回国人数总量达221.86万人,回流率达54.8%,比2007年提高一倍。留学和海归人数激增,让出国留学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海归从“黄金时代”逐步进入“镀金时代”,现在已步入“青铜时代”。

海归“去光环化”,让留学投入和薪酬回报落差逐渐显现。调查显示,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月薪主要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而本科和专科毕业海归的工资多在5000元以下。与不算理想的收入相对的则是留学的高额花费。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留学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是“家庭资助”,35%的家长为孩子准备的留学费用为每年10万元至20万元;26%的家长准备的费用为每年20万元至30万元。有的学生留学一年就要50万元,这仅仅是学费,加上其他生活费用,留学费用会更高。高额的留学费用与相对较低的薪资水平,让“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产生了较大的落差。

戳中盲目留学的痛点 “投入产出比”倒逼留学理性

出国留学能增长见识,体验异国文化,尤其是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如较为宽松的课堂氛围、频繁的知识交流、学术上的包容开放度等等,这些经历确实不该简单地用薪资衡量,但在当前背景下,“留学能不能回本”还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留学规模的扩大,非理性留学比比皆是。比如,为了获得一个“洋文凭”,一些家庭一掷千金;一些人“漂洋过海去镀金”,实则是为了走“捷径”,在这些人理想的图景里,出国留学意味着在就业市场有了资本;还有些不适应国内教育的人也选择了出国留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少家庭为留学做准备的功夫却比较少,甚至不问孩子的意愿,单方面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这种盲目、功利性的留学不但让孩子学不到知识,而且还面临着种种问题。2014年,大约有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学校开除,其中八成是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操守问题被开除。像吴凯这样花费大价钱,却无望“回本”而造成自己困惑、徘徊、纠结的情形更是比比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留学能不能回本”恰恰戳中了盲目留学的痛点,直面经济层面“得不偿失”的风险,更能促使相关家庭在做决策时多一份理性的参考,更加审慎评估出国留学的价值。总之,留学价值确实不能以薪资衡量,但留学的“投入产出比”却是必须正视的问题,理性衡量“留学能不能回本”利于倒逼留学理性。

审慎前行 让出国留学更理性

出国留学意味着多了一种走出去的机会,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体验国内感受不到的各种经历,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国留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它关系到孩子的未来甚至一生,更不是小事,要慎重理性,做好科学的规划和准备。

首先,要明确出国留学的目的,即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国外?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挣更多的钱?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在自己国家都学不好、不肯努力学习的人,到了国外也未必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其次,要考虑孩子的个性是否适合留学。比如,自学能力差的人不适合留学,因为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国外,自学能力不足,或许很难学到东西;比如性格较为孤僻不太合群的人,显然不适合自己一个人在国外生活;再比如自理能力差且自控能力也不好的人,出国留学同样会存在问题。美国驻沪领事馆官员曾经提醒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自制力、没有时间规划能力,那么最好大学之后,或者等他长大成人了再让他去留学。”

再次,要做好完备的规划。比如,要做好时间规划、目的地规划、院校规划、学习规划、生活规划乃至就业规划等等,要了解留学所在地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等。

最后,应量力而行。出国需要的投入很高,不仅仅是因人而异,而且还因家庭而异。当前国内教育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一些高校在某些学科上具备了与国际对话的资格,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选择国内大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浅唱Freedom:教育不是为了回本,而是为了长学问、长见识。

@李红昌CHO:为什么教育就不能是投资?为什么不能回本?

《南方日报》:对于孩子的留学问题,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过分夸大留学的功效,还是要看孩子究竟能否适应国外的教育体系、求职环境、生活状态等。

新闻推荐

持续转变作风 推进工作落实,持续转变作风 推进工作落实

今年是翟家镇党委换届后的首战之年,要实现全市党代会和市“两会”确定的任务目标,必须弘扬担当实干精神。翟家镇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好作风建设的标准,持续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