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五毛食品”入侵农村“辣条群体”健康堪忧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03-24 15:00 大字

3月18日10时,河北张家口西河营镇的红旗小学小卖部内,孩子们在争相购买一款辣条,“辣条”,如今成了流行于农村儿童间零食的代名词。以辣条为代表,单价在五毛到1元的各类膨化食品、糖果被媒体称为“五毛零食”,而酷爱吃辣条的消费者被称为“辣条群体”。目前“五毛零食”正在包围着农村校园,侵扰着成长中的农村儿童。

目前我国农村儿童有1.4亿人,留守儿童有902万人,一包包“五毛零食”在他们中流行,除了暴露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真空地带外,更折射出农村地区在食育知识和意识上的普遍缺乏。

“五毛零食”包围农村儿童

“满客家”“宴遇”“酸π”……不到10平方米的小卖部柜台上堆放几十种花花绿绿的小零食。不到1分钟这里已挤满了孩子。 “每天都吃很多辣条没感觉到影响健康,一想到那个味道,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边买辣条边跟记者说。

据店主介绍,一款定价1元的大包辣条十分畅销,每天可卖出20多包。但就是这种“畅销”食品,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却印得模糊不清,无法识别。除了包装不合格,有些散装棒棒糖上没有任何产品信息。记者走访其他学校和居民小区附近小卖部发现,其所卖多是这类生产信息不全、包装不合格的辣条、香干、卤蛋、糖果、膨化食品。

一家小卖部店主告诉记者,一元以内的糖卖得最好。 “小孩子没钱,家里给的零花钱平均每天也就一两元。 ”

“五毛食品”入侵农村地区,其实早已有人关注。从2013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彭亚拉团队历时3年调查了江西、河南、河北、四川、山西以及北京周边的一些农村学校发现,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许多小零食,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比例达30%。这些劣质零食正在农村地区儿童间流行,占据了他们食物摄入的很大比例。在被调查的孩子中,经常吃零食的占73%,还有不少孩子把零食当正餐。

“辣条群体”形成的多重因素

以张家口市为例,除了农村,一些城乡结合部和集镇也不同程度存在上述现象。而从农村到城市,随着学校和居民聚居点附近大型连锁生活超市分布的逐渐密集,销售劣质食品的小卖部数量则出现下降趋势。

“五毛零食”为何能入侵农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消费者为何钟爱“辣条”?

记者采访发现,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缺位是其成为劣质食品泛滥之地的主因。 “没人管,小卖部从成本考虑就进那些低价劣质的零食了。 ”红旗小学的一名陈姓老师说。

而长期从事农村研究的社会学者吕盼博认为,劣质零食在农村地区流行,除农村消费水平低、监管不够等因素外,背后还有更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 “零食虽然只是单一的饮食差异,其背后却是基于经济能力差异的受教育水平差异、认知能力的差异。由于父辈或者隔代监护的祖辈受教育水平低,他们对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认知存在盲区。 ”

吕盼博的观点在农村家长身上得到印证。孩子在江西农村老家上小学的吕先生告诉记者,“我也觉得辣条挺好吃的,孩子想吃就买,能有什么问题,但孩子不爱吃饭了还是挺头疼的。 ”

彭亚拉说:“我们在山西和湖南的调研发现,原以为经济条件好了以后,营养不良的孩子就变成了身体健康的孩子,实际情况却是变成了超重和肥胖的孩子。所以经济条件的改善不一定能够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我们还需要教育。 ”

加强监管更要开展食育

农村地区劣质零食横行,威胁农村儿童饮食健康,而这些零食却很难流入城市。对此,有专家认为要让问题食品在农村无处藏身,必须从源头治理,加强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而记者在所走访的农村、乡镇发现,农村食育知识普遍缺乏,家长说不清、学校道不明、孩子不在意,也是除食品安全外,让劣质零食横行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意识。 据《工人日报》

新闻推荐

“爱心奶奶”8年收养10名孤残儿童

从8年多前的一个孩子到现在,赵改变已经是10个孤残儿童的“奶奶”。一年365天,她每天凌晨为孩子们准备早餐,直到深夜给孩子们盖好被子。年近七旬的她,已为这群特殊的孩子倾尽心血。“她待这些孩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