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丹心仁术 守护骨关节健康

三江都市报 2017-03-24 10:28 大字
王红川(左一)进行手术从医30年,医治病人无数。患者亲切地称他王老师、王叔叔;业内尊敬地称他王主任、王专家。而他最爱的,还是那一声王大夫。

在骨关节领域,他用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拓展着生命的宽度,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便是乐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一主任医师王红川。

从小立志作医者

走进乐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一住院部医生办公室,王红川正在与医护团队进行病理分析。

CT片整齐地摆放在观片灯箱上、病历拿在手中,针对患者身体情况,逐一排除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性,最终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当了30年的医生,每天不是在病房就是在手术室,或者准备手术的路上,这是工作的全部,但感觉怎样都不会累。”

说到自己的职业,王红川话语间充满着激情。“从小,我便立志当医生。始终觉得,这个职业光荣而崇高。”王红川告诉三江都市报记者,为了实现医生梦,学生时期的王红川比同龄人更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时王红川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原华西医科大学)。“这仅仅是第一步,医生的路还很长,一点都松懈不得。”

不断进修练医术

深奥的医学理论知识,在常人看来是枯燥无味,但王红川却兴趣满满。考入医科大学后,他十分珍惜学习机会,看书到深夜几乎是常事。也正因为在校的努力,1987,王红川临床医学系毕业后顺利进入乐山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临床医生。

“医生,光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精湛的医术做支持,这样才能将患者从病痛中解救出来。”

2000年,在市人民医院支持下,王红川前往美国密西西比州牛津市Bap-tistMemorialHospital进修,学习人工关节置换术、四肢骨折微创手术、膝关节镜手术;2006年获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硕士学位;2008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进修关节镜技术;先后到德国、美国、中国香港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培训班,及时掌握最新学术进展。

“我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市人民医院给予的。是医院给了我平台,让我能往更广阔的地方去看一看。”回顾自己走过的成长路,王红川感慨万千。据王红川回忆,作为青年医生,刚工作不久就获得外派进修的机会,这是非常不易的。也正因为多次进修学习,让他扩宽了专业视野,吸取更多新知识、新理论,为后来的临床实践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开展新技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髋、膝、肩)及全髋关节翻修术、四肢骨科微创治疗及关节内骨折(如肱骨近端、髋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的手术治疗、老年髋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的综合治疗、治疗肩/膝/髋关节疼痛、股骨头坏死……进修结束后,王红川带回了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市内技术空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看到病人经过治疗获得好转,解除了病痛,那种感觉是无法言喻的。”王红川说道,和疾病做抗争,打赢一个又一个攻坚战,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2016年12月,103岁的李婆婆又来到市人民医院骨科一“串门”,感谢7年前为她实施左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蒋俊威和王红川。据李婆婆介绍,当时95岁的她因在家中不慎摔倒,导致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最好的治疗方案是进行髋关节置换术。但对于这样的高龄患者来说,手术风险无疑成倍增加。但不做手术,李婆婆将面临长期卧床,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为帮助李婆婆解除病痛,骨科一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最终,在王红川和当时的科主任蒋俊威共同主刀下,为年过九旬的李婆婆成功进行了左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李婆婆各项指标均恢复良好。

“只要进入我们科室的病人,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地挽救他的生命。”王红川介绍,目前,骨科一共设有关节组、创伤、老年患者髋部骨折(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运动损伤、手显微组等6个亚专业组,可全面完成三甲医院达标手术项目。每年,王红川将带领关节组完成手术350—400台次,而每次手术都会带领全科医生进行教学查房、阅片,术后交流总结,确保每一例手术成功。同时,在学术研究方面,王红川参与研究的《老年髋部骨折诊治技术管理规范》获乐山市政府科技进步特等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地塞米松在预防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获乐山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发表SCI文章一篇。

“如果说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那我只想当医生。”王红川表示,从踏上手术台那一刻起,让病人术后转危为安,恢复正常生活就是他最大的心愿。记者 戴余乐 文/图

新闻推荐

2017年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召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加速推进林业供给侧改革等工作

(全媒体记者邬丹)3月23日,2017年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去年全市林业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林业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金保、副市长田文平、市...

 
相关新闻